时间易逝,太匆匆。
时间总是在忙碌的时候走得更快。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A组|写手圈第23期新媒体写作”也接近了尾声。四十三位同学抱团前行的日子,历历在目。期间,有感动,有欢笑,有针锋对决,也有拍手叫好。
记得刚刚进群时,第一次作业我选择的写作素材是:5月3日,一男童在峨眉山金顶大便,环卫工人上前劝阻并告知家长,旁边就有公厕,被家长呛回。
当时我兴致勃勃的拿起新准备的笔记本,就埋头写起来。刚开始也不知道什么叫新媒体文,自己确定主题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不对,孩子必然会出现问题。
选取了自己亲戚的例子,当时写了一大堆。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例子,写的时候,心里还蛮激动的。现在想想,感觉很搞笑。我还给文章取了一个自认为比较特别的标题《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
兴高采烈的交上去,得到的评语是,例子换掉,标题不符合新媒体文。这让爱好写作的我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因为对新媒体一无所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笑话。
于是为了补上这一课,我赶紧查找资料,学习课程,边学边写,这才让后来的文章找到些许感觉。
在这次写作学习中,组长给我们提供素材,让我们自己去写,去体验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在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刚开始,我是对这种训练写作的方式持有意见的。
总让我们一群小白自己去写,又没有理论的支撑,感觉没有一点进步。后来,写多了,坚持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其实写作从来就不是讲解得来的。它需要我们自己动笔去写,去构思,然后去学习,去评论同学的习作,去反复修改,方能让自己提高。否则,讲,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根本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就好比学习自行车,各种动作要领都掌握得相当熟练,如果不去操作,不骑着上路,是永远也学不会的。相反,如果你去练习,不断去骑,即使任何理论不去掌握,依然可以很熟练的上路的。所以,我感谢写手圈的引领,让我走进新媒体的门槛。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讲得是人要讲求缘分。走进写手圈,不仅收获了写作的技能,更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群朋友中,有手受伤在写作的,有坐月子还不停笔耕的,有写着写着就要生娃的,有为交文连夜奋战的。
这哪里是在写作,简直就是一部部“奋斗”史,这部励志篇章,让工作兼带娃的我也深受感染。平时总感叹时间不够,工作家务带娃让自己身心俱疲,可现在,读书写作不也照样坚持了过来?这都是榜样的力量。所以我,感谢写手圈让我找到一群学习的榜样,这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将是我学习动力的源泉。
通过这次学习,我一共完成十五次写作。期间虽有懈怠,但很开心自己终于坚持了下来。共写了三万多字,同时参与学习了一个新媒体写作课程,手抄了一本读书笔记。在简书上投稿多次,每次都会被一两个专题选中,让我重拾写作的信心。
但是因为每次写作的时间仓促,白天上班,回到家要带娃,几乎写作都要靠晚上孩子睡觉后才能完成。因为没时间细细打磨,完成得粗糙。很多观点会有一些漏洞,有时别人提出的建议没有完全去思考,去修改。这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其次学习时间不够,输入太少,因此写作时感觉没货,源头活水还有待引流。
写作完成后,因为看手机时间少,导致互评环节参与度低。只学习了人家的写作,点评却很少,这点做得很不够。
感谢写手圈辛勤付出的管理员们,感谢一起学习的伙伴们!学海无涯,就让我们再一次拥抱梦想,再一次扬帆起航,一起行进在写作的道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