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台词很火: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把它迁移到读书上:读了很多书,依然没什么卵用。这话其实只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结论,充满逻辑漏洞,我们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的潜台词切中了我们共有的痛点——明白了,却没做到,或是明白了,想去做,却不得其法。
例如,你想去减肥,原理多简单,不用找健身教练你也知道,运动、良性节食、最重要是坚持——输,也输在坚持。不是你不懂道理,是懂了,没做到。
对于读书来说,更容易碰到后者,因为读书面对的是知识,知识不像减肥这么具象,可以很快操练起来。我在大学时看到连我在内,许多开始想要自由读书的人,都陷入了体制教育“搬运囤积”的老套路中。
我们依然保留了,记笔记摘抄,抄了好几个笔记本,然后囤积在那里,就没有然后了。当然,能做到坚持抄几个笔记本,这也不错了。但是,若止步于此,那知识对你,就仅仅是搬来搬去的工具箱,你很难学会使用里面的工具。
读书、记笔记、摘抄,是进行知识操练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不反对,怎样整合、操练、深化你的读书所学,让知道的东西活起来,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操练的第一步其实很简单:复述;
复述分两个层面,写作和分享讲述。
当你读完一本书,心中自觉收获满满,你一定得能讲出具体哪里有收获,不然光有一个模糊的感觉,促进不了任何成长。
此时,可以利用写作来一遍加深操练,把有收获的点,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等你写完,你会发现,这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因为你想跟作者写的一样简洁,精准,还需要很多努力,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用自己的话写了一遍,这个知识点就纳入了你个人智识系统中,与你的思维构成了连结。
第二种是分享讲述,教是更好的学。把你读的书,通过口语给朋友分享讲述。当你有这个意识的时候,你会开始思考,怎么讲?这就会引发你把读的书,二次解构和回顾总结。这个方法对一开始写作写不好的人也有帮助——如果我不是写,而是讲给朋友听,我该咋说?这样问了自己之后,你会发觉,一个虽然模糊但很顺畅的思路正悄然出现。
操练第二步:身体力行;
写作和分享更多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对我们消化知识大为有益。
但还有另一种技能型知识——用流行说法叫干货。这样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如何使我们的生活行为变得更好。
例如,市面上《拖延心理学》,《番茄钟》、《自控的力量》、《习惯的力量》等等,这些书籍常常会提出非常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而这些管理方法你想见到效果,无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动过程中,不要死照着书本,因为有些方法确实适用于我们,但也有些方法与我们实际情况并不搭调。在实践过程中,要与文本进行参照改进,进而衍生出自己的方法论。
比如,我在最初阅读了《时间管理》这本书,作者在其中说到一个方法:把自己每天的时间花销记录下来,要记得很很细,就是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花费了多少时间都要记下来。这个方法很好,可以提高对珍惜时间的敏感度,而且真的有人做到(新生大学创始人李笑来)。但是,这对我就不太合适,我这个人大大咧咧,这么细的活,我受不了。
我在这本书的后面,找到了另一个方法:计算自己一周可支配的空闲时间。这个方法就很适合我,我很快计算出了一周有哪些时间是空闲的,总计多少小时,然后根据计划展开分配。
后来,我发觉自己在空闲时间容易拖延,于是顺藤摸瓜,研究了拖延,把治拖延的方法加进计划中;再后来,又发现,十分忙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创造空闲,去读几页书;于是,我又养成随时手机里或kindel都有可看的书,谁也没规定,非得有一个小时才可以看书,有10分钟看,那也是看嘛。
通过实践一种方法,我衍生出了一整套独属于自己的个人管理链条。
这就是实践的力量,把知识引入到现实生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操练知识有什么本质性好处:知识大融通以及觉察多彩世界;
周星驰有一部电影叫《回魂夜》,他在里面有一个经典装扮,一身黑风衣、黑帽、墨镜,手里端着一盆可以指鬼的花,身边跟着一个纠缠不清的少女。
爱看电影的朋友知道,这个经典形象并不是周星驰原创,而是来自吕克·贝松执导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刘镇伟和周星驰把这个稍显严肃片子的创意,巧妙地迁移到了喜剧世界,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审美惊喜。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知识迁移和融合带来的结果,严肃和搞笑,看似水火不容,融合之后却带来另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我的文学导师在一次课上分享了杰克·伦敦著名的自传小说《马丁·伊登》的文摘:
“星期二仍是一个不停干活的日子。乔手脚麻利,干活一个人顶十二个魔鬼,深得马丁钦佩。他工作效率极高,在漫长的一天里无时无刻不在争分夺秒。他干活精力集中,千方百计节省时间,指教马丁在哪些地方可以用三个动作,取消原本需要五个动作的活,或者用一个动作干三个动作的活。马丁边观看,边效仿,称其为‘取消无用动作’。”
他对这段文摘精辟地总结道:
“这里头明确传递给我们一个十分实用的方法论——消灭多余动作。这个方法论无论对于写作还是对于提高职场、生活、人际交往的效能都很重要。从做事的效能来说,每一件事务处理效率的提高,都建立在逐步消除多余环节的努力上。常作这种思考,养成习惯,就能让我们很快在各个领域表现出众,游刃有余。而倘若我们进一步从生命的高度俯瞰。有些人一辈子活得艰辛异常,却没让人看到多少实实在在的成果,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多、余、动、作、太、多。”
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关于效能的方法论,其背后是行为心理学和效能管理等知识背景的实践融合,如果是没有这样阅读积累的人,很可能看到这一段就直接跳过了。
知识融通所带来的,是各个领域多元化的知识,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一点点丰富你的生命底色。在不断地阅读和操练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如此多彩不一,却又相互贯通,一种对于本质的清晰认知和理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无怪乎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