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男友碰巧去了一趟上海高档商场---芮欧百货,我是冲着四楼的“钟书阁”去的,双休日人很多,气氛略显浮躁,加上男友对于文字类的书籍兴趣度一般,我俩逛了逛书店就离开了。晃晃悠悠到了商场的喜茶门店处,真真被那里的人气所震撼住了:在外面排队点单的人已经在弯弯曲曲的护栏里面拐了两三个拐,目测人数20+,两家大门面的室内已经塞满了等候拿饮品的顾客,大家多数都在低头玩手机,三三两两的在闲谈,其余的没有抢到座位的人(比如我和男友)则只能拿着单号,在门店外找地方等待。
单纯地认为在外面弯弯曲曲排队20分钟以上点单就能直接拿到饮品的,后来买了单付了钱拿着单号才发现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拿着单号还需要等待40分钟以上,我和男友顿时表示进退两难,只能原地等待。我静静地观察了一些正在忙碌工作的喜茶工作人员,大概7、8名年龄不超过27岁的年轻小伙小姑娘,颜值尚可、手法娴熟,最夸张的是榨果汁的小哥,整个人的上半身都如机器一般大尺度地摇晃着,首先双手同时从高于头顶的板子上取下两杯装满水果的杯子,然后分别倒入两个榨汁机中,打开开关之后还要拿着专业的果汁搅拌棒把水果往机器里塞,果汁初步榨好后导入塑料杯中,然后就会很生猛地把塑料容器“狠狠”得扔到水池中,匆匆冲洗3秒钟的样子,捞出来之后再次疯狂搅拌果汁,如此循环。其他的工作人员都像流水线上的螺丝刀一样,负责着自己板块的工作,有专门切水果的、专门冲茶叶的、专门打奶盖的等等,小小的一个工作台,硬生生塞下了8至9人,大家都面无表情的忙碌工作着。
我们等候了将近50分钟之后,终于拿到了自己的饮品,在等待的期间,我跟男友说了这么一席话:我以后不会去喝喜茶了,原因就是做饮品的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快乐。我不再选择喜茶的原因并非是排斥它的火热或者大众的跟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家店没有带给我很快乐的感受,看着那些工作人员忙碌且麻木的样子,自己的身上都感受到了莫名的一阵压抑和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就算这家店很受欢迎很火爆,但人员的表情和情感说明了很多东西。
我的确是个对人敏感的人,喜欢一家店、一座城市、一个时间段,一定离不开人的故事。一道美食、一杯可口的饮品,如果制作它的人是饱含感情、情绪快乐的,那我想,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是好吃的好喝的,因为这里面有人的美好情绪。我喜欢吃男友做的饭,一方面是他的手艺的确不错,二来是因为我吃的饭中,有他的感情在里面,所以好吃。都说世界上能做出最美味佳肴的地方就是妈妈的厨房,一点没错,妈妈的手艺,勾起我们所有最柔软的回忆和温情,一盘番茄炒鸡蛋、一碗肉丝面,简单的小菜,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世界上妈妈只有一个,而她是全世界对你拥有无条件之爱的第一人选。
那天喝喜茶,让我也对未来的职业淘汰有了一定的警惕,看着做奶茶的工作人员做着无比重复和机械的工作时,我的感觉就是人工智能肯定能分分钟替换他们,而且是高效率且快速的工作。银行前台、社保局前台、火车站验票人员等这些越机械越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就越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机器所不能取代的是什么呢?是人类的情感,那些含有与人综合沟通、分析及情绪化控制的工作,比如心理咨询师、高级人力资源师、资深文案家等,不太容易被机器快速取代,因为这类职业人要主动和人沟通、并运用知识来分析人,还要把人类的五感适时地转化为文字来吸引大众,这些含有人类情感和情绪的职业,是有优势的。
我一直有个梦想,并且我正持续在为实现这个梦想前进着,那就是摆脱朝九晚五的机械上班形式,成为自由职业心理疗愈师或者其他领域的专家,为目标客户群体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助人助己。上海吸引的因素,就是可以和心中的人生目标人群靠的近一些,培训上课及线下活动会丰富很多。尽管很多人都因为上海的高房价、高生活成本而遗憾离开,但我一直相信“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中写的财富档案:有钱人看见的是机会、贫穷人看见的是困难,当自己觉得现实生活中困难重重地时候,我就跟自己讲“我很小我很小”,以此激励自己提升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自己在任何问题面前都显得“不小”。
一杯喜茶激起了我太多思考,写下这些文字,感觉也赚回了那一杯23块钱的金凤茶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