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去看了《夺冠》,印象最深的是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姑娘们,别练了,谈恋爱去吧!……你们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更要做一个优秀的人。”
当时看到那一下子,我很震惊。女排姑娘们,身上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可能很少有人为她们考虑过、她们也很少为自己考虑过,身而为人,应该要如何更全面的发展自己、如何更快乐地去生活。
老一代的女排运动员,几乎把排球当作生命来对待,付出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已经远远超越了事业本身的价值意义。当代人对工作和事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追求,但实际上,有一点本质是一样的:都希望从工作中去获得什么。
老一代的女排运动员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如此拼尽全力,为了赢得比赛,是肩负了国家的期望,希望从体育赛事中的“赢”去赚得本该拥有的底气和自信。
而我们在工作中,为了满足与收入、名誉、地位、兴趣、快乐、社交、时间等相关的诉求——这个诉求甚至可能是最接地气的五险一金。
有人曾经采访过当年明月,问他为什么写《明朝那些事儿》已经这么成功了,仍然没有选择辞职、全职写作。他说,因为自己需要一个外部环境来管理自己的时间。
这就是当年明月的主业工作需求,简单明了。这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份主业工作来约束自己的时间,而是说,每个人对于主业的需求,都可以明确而简单。
我们在寻找一份工作,最开始都是有、也应当有明确的价值需求取向。一份工作、一家公司可以满足自己哪方面的需求,哪些它是可以做得到的,哪些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地方自然需要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满足,而不是站在原地对这个环境进行无尽的吐槽——你在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本就该了解清楚它哪些地方是无法满足你的,因此吐槽毫无必要。
有明确价值点吻合的合作关系,才是比较健康的。除非这个工作内容或公司环境,触及到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否则就可以合作很久。而唯一可能需要变更环境的条件是,在时间的进程中,我们自己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这份工作已经很难满足自己了。
当主业工作无法满足自己很看重的价值需求、但又能满足其他价值追求而导致不想离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满足,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副业。
我之前对于从事副业有一种愧疚感,除了公司的制度要求不能做副业以外,好像天生就有一种信念,就是一份工作就应该专一地去做,否则就是对不起公司——当然现在知道了,这只是一种不知道何时形成的限制性信念,“应该”这个词,比较限制人。
我对于从事副业的人群,有一种“我不懂你”的心理;并且好像所有从事副业的人,都是为了赚钱。理解实在是很肤浅。
而今我以为,副业,就是另一种规划职业生涯的方式。
《实习生》剧照为了钱的副业
人们费尽心思求职,无非是希望找到自己喜欢、并且能够获得满意收入的工作。但事与愿违的情况仍然很多。要么是可以挣很多钱,也有能力胜任,但不是自己最喜欢最想要做的;要么是自己很感兴趣的工作内容,奈何企业机制或者能力瓶颈使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收入水平;最坏的情况,莫过于既不喜欢收入又不理想。
副业的出现,可以说给了这些无法达到职业生涯发展满意状态的人们无限的可能性。
前两年日本有一个调查,已经有近四成的企业允许员工去做副业。而日本人去做副业,排在第一位的目的就是收入。我相信国内如果做一次调查,也不会有太大出入。
以赚取更多收入为目的、而从事副业的当代年轻人,除非经济条件出于窘迫状态,否则我认为可以再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选择是否是恰当。
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妻子全职抚养孩子的不在少数,经济压力非常大。尽管大多数人会选择用时间换金钱的模式去赚取副业收入,看起来似乎过于辛苦,那仍然不失为一种好的赚钱途径。快递、外卖,新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启了很多人副业的大门,也缓解了很多家庭的经济压力。
而年轻人如果在初入职场之时,如果有更高收入目标,实在应该好好考虑下本职工作的发展——如果这个本职工作,是确信自己想要长期从事的话。企业往往会愿意投入资源去培养年轻一代,而抓住这样的机会,花更多的精力在专业能力提升上,利用企业可以提供的人脉机会、挑战性任务机会,让自己获得快速成长、进而有更多工作发展的机会,这会比找一个副业赚取以时间换金钱的模式要来得更有价值。
有些副业的收入与时间的投入,会成为直线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较为低性价比的工作;而主业的这个关系曲线,可能是指数型走向。
即便不能在当前这家公司获取高收入,依然有很多机会通过经验的累积、能力提升跳槽而获得理想高收入。
通常情况下,阻碍自己进步的不单只是时间的减少,还有精力的耗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业的工作。
当一个人花时间去做副业的时候,势必要去研究副业如何才能做好,前期要学习、练习,会花费较多精力。精力这个东西,不一定可以通过单纯的补觉和大段时间的给予来回血。
正常上班时间,即便一天8小时,也未必可以集中精力好好工作——本来一个人高产出的时间,可能就只有2-4个小时;精力不充沛、甚至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可能跌落到只有1个小时是高效的,其他时间都在机械办公。
如果不是主业方向选择错误,或因现实被逼无奈,以赚钱为目的选择副业,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实习生》剧照为了兴趣和梦想
对本职工作不热爱、但出于各方面原因又无法离开的人来说,副业是实现自己梦想的摇篮。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在工作中即便获得了较高的收入和地位,如果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热爱的,可能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幸福感。这对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费尽心思招入并培养的骨干,如果有一天因为“不爱了”而离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若有副业作为兴趣补充,可以满足一个人在工作上获得幸福感的需求,而这个需求满足,实际上并不需要企业付出任何成本,只需要一个制度上的允许,多么划算。
现在的年轻人,很追求自己的所爱,会通过各种渠道去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各种工作的可能性。单纯依靠制度的绑架,只会引起不适和反感。要么通过内部环境的营造,给他们一个释放自己兴趣上能力的机会,要么就打开大门,允许他们进入自己的兴趣世界。
很多人可能会说,兴趣是兴趣,下班了自己去做就好了,舞蹈、器乐、缝纫、烘焙……兴趣有很多,不一定要成为副业,也是可以做的。这个看法偏颇之处在于:默认为人一定要在本职工作上发展一辈子。
一个人可能会在一家企业里做5年、10年甚至20年,但如果某一天可以依靠兴趣养活自己,他仍然有这个可能性,离开这家企业。所以在业余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势必会走到这一步:产生经济收入。这是检验兴趣是否可以长期作为事业做下去的必然途径。
人可以活得更完整一些,尝试更多可能性,不是吗?
《实习生》剧照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副业的另一种用途,是做一块试验田。
应届毕业生带着一份简历去应聘的时候,上面往往会写很多实习经历。这是作为学生的特有的权利。毕业了之后,再也没有“实习”这样的机会去不断试错了。
拿什么来补位?副业就可以。
学生做很多实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尝试和排除,在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某一方向工作的情况下,实习至少有了体验的机会,把不喜欢的工作排除掉。
职场人士不需要体验吗?仍然需要。在每一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中,潜伏了千千万万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不热爱、但也不讨厌。
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不一定做不好,也不乏做得出色的;但从比例上来说,会小很多。它的出苗率远远比不上热爱的人。对企业来说,人员的稳定性也会差很多。
不安于在不喜欢、或者没有很喜欢的工作中一年年度过的人,是需要寻找其他的可能性,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光发彩。
在副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盲目乱试成本太高。如果自己并不清楚,不妨借助于人格测评或咨询,框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间,去大胆尝试和筛选。
Anyway,
是否选择做副业,选择做什么样的副业,都是一种当下的尝试和选择。可能做了回过头来才会发现,每一步都是在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修建航道;而在修建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能发现更多自己的潜力,距离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又近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