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会,在读过一本书,看过一场电影,亦或是听过一个故事之后,我们可能以为我们看懂了听懂了,但是我们真的懂了吗?
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懂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向第三者再去复述一遍。不妨来个即听即说或者即看即说。这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所谓的懂并非真正的懂了。
2016年的某一天,我跟一位同事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看完后,同事不但清晰完整地将电影的情节概述了一遍,还讲述了一下自己在观影过程中对于某个故事情节发展的预测。我对同事的这种概述和推测能力当时就惊叹不已。但是碍于面子,自己也没有表现出来。其后不久,同事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叫《时间的针脚》,一个比较励志的爱情故事,感兴趣地不妨读一下。当时听完人家的推荐,自己立马被这个故事吸引了有一种一睹为快的感觉同时又不得不佩服同事的这种讲述能力。反观自己,尽管有时候一本书看得拍案叫绝,一个电影看得热血沸腾,但是合上书,观完影之后,就结束了,似乎除了感觉这个故事还不错之外,其他啥也讲不出来。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了一下导致自己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可能在于自己长期以来的两种习惯
第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视量的积累,自己太心急,总以为多多益善,在这种思想下,无论是看书点电影等自己就总是贪快。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第二个问题就是自己在参与地过程只是在被动地理解,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多半是看热闹的心态。看看而已听听而已
通过即听即说的练习,自己学会让自己慢下来,看完听完一个故事讲出来才是真正理解了,真正理解一个故事比看10个故事的收获还有大。二是强迫自己刻意地锻炼自己的专注能力,专注地看专注地专注地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