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其中有一篇文章讲到了“如何善待后进生?”在这里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来说,教师喜爱好学生容易,喜爱后进生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给后进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首先,要尊重、信任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爱莫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 首先,要尊重、信任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爱莫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讽刺挖苦,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为此上不了大学。“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捕捉,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其次,在关心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以表扬为主。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能行”。想到这里,一个鲜活的案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在学完Unit 4后,我准备检查同学们的背书情况。首先,我要学生们朗读一遍,确认发音无误后,再背诵。当我正想开口叫学生时,一位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早已举起了右手。我为之一动,立即让他朗读。他在朗读时把“It’s sour.”误读为“It’s summer.”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笑得前仰后合,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这位同学见大家一笑,手足无措,十分尴尬。当时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急,怎么办好呢?几秒钟过后,我来了个随机应变,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笑什么?来,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上学期我们是不是学过summer这个单词?”同学们齐声答道:是。“那就对了,这两个词发音是不是有点相似?”“是。”同学们再次大声回答。“是啊,发音相似的两个词不注意的话是容易读错的。他之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念错的。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同学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时,先前尴尬的他读得更有感情了。
通过这次“随机应变”,给了后进生们很大的鼓舞与帮助,他们学起来更加有信心,发言也更积极了。这件事发生后,我想假如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课堂上大笑的同学,或者批评读错课文的这位同学,那么就是另一种局面了。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还给学生自尊和自信。这件事发生后,我想假如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课堂上大笑的同学,或者批评读错课文的这位同学,那么就是另一种局面了。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还给学生自尊和自信。
总之,后进生缺点毛病较多,心理特殊,不那么可爱。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爱中自尊、自信、自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