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格林童话》随记

《格林童话》随记

作者: 潜渊 | 来源:发表于2014-06-13 21:42 被阅读211次

哲学家叔本华对父爱的阐释精辟独到,“父爱从其根源上说是超验的,即超出了生育或者说血肉相连的生命经验”。相对于孕育新生命的母亲具有先天的优势,而父亲则是文化的产物,而父爱相对母爱,超出了生育或者说血肉相连的生命经验。格林童话中有不少故事描写了慈父爱子形象,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和保护孩子。《铁炉》中爱女心切的国王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铁炉,为免女儿受苦,提出让磨坊的女儿去代替自己的女儿;《六个仆人》中国王不愿意王子娶老王后(巫婆)的女儿,因为老王后把前去求婚的人都杀死了,国王不愿看到王子去送死;《贫穷的农人》中父亲很爱儿子“大拇指”,拒绝了别人想买“大拇指”的主意,当“大拇指”旅行回来后,父亲很高兴;《玻璃瓶里的妖精》穷樵夫存钱送儿子接受教育;《玫瑰小姐》,国王为了公主把全国的纺锤都烧掉。

童话中的男权主义思想主要通过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形成,表现为“一家之主”的父权制的巩固与建立。《格林童话》中的《六只天鹅》里,国王把第一个王后生的七个孩子安置在森林里的王宫,也同样反映出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流放主题,《十二兄弟》中国王要杀掉十二个男孩,只留下女孩继承自己的财富与王国;《会开饭的桌子,会吐金子的驴子和自己会从袋子里出来的小棍子》裁缝把三个儿子赶走,忍不了儿子对自己的欺骗,视同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七只乌鸦》中父亲因儿子长时间没有打水回来便咒说男孩变成乌鸦。父亲代表了权威,是“一家之主”,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同为男性的儿子们则会成为挑战父亲地位的潜在威胁。《十二兄弟》、《会开饭的桌子,会吐金子的驴子和自己会从袋子里出来的小棍子》、《七只乌鸦》这三个故事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们的放逐。

父亲居于世俗权利的中心,世界正是由这些父亲们所统治和操纵[1]。《格林童话》的故事也体现了父亲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父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后辈的人生。《魔鬼的脏兄弟》中国王听了士兵的音乐很高兴,要把女儿许给他,大女儿不愿意,小女儿为了讨父亲喜欢而愿意嫁给士兵,士兵最后继承了王国。《好生意》国王曾说要把公主嫁给使她发笑的人。《会唱歌的骨头》中国王把女儿嫁给杀掉野猪的勇士。

《格林童话》中还描述了其他父亲形象。《千种皮》中,王后死去后,国王悲痛欲绝,国王的顾问们要国王再娶一个王后,却没有找到,长大后的女儿和死去的王后一样漂亮,头发也是金色的,国王忽然对女儿发生了热烈的爱情,想娶女儿为王后。而父亲与女儿结婚是违背伦理的事情,上帝禁止的行为,但国王仍一意孤行,使得女儿逃离国家。《有三根金头发的鬼》中于穷人的儿子出生后,有预言说将成为公主的丈夫,而国王为了破除预言,带走了穷人的儿子并把他投入水中,但穷人的儿子被人救起了,最后还是成为公主的丈夫。这与《俄狄浦斯王》中国王遗弃被预言将杀父娶母的王子有相似之处。

[1]李树春《认同:父亲的肉身与权利的诉求——对<李尔王>的精神分析阐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3-37.

相关文章

  • 《格林童话》随记

    哲学家叔本华对父爱的阐释精辟独到,“父爱从其根源上说是超验的,即超出了生育或者说血肉相连的生命经验”。相对于孕育新...

  • 童话/寓言

    《格林童话》

  • 2019-01-20

    格林童话

  • 无标题文章

    姓名:冯紫倚 时间:50分 书名:格林童话 读书心得:格林童话里的...

  • 【谈谈《格林童话》】

    【谈谈《格林童话》】 我们当中,估计没多少人没听说过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

  • 童话的重要性

    我不喜欢《格林童话》,但我喜欢童话。 其实照常理来说,《格林童话》算是西方童话的祖先(西方...

  • 2022-09-25

    随记

  • 测试,随记

    测试,随记

  • 海上

    邮轮随记

  • 随想

    随想随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格林童话》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yl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