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要行走

为什么要行走

作者: 白耳 | 来源:发表于2015-05-07 19:24 被阅读64次

    1.

    这一年来我走了不少的路,从一开始的瞎逛游,变成了你们口中的驴友。

    照片拍了不少,但大多数也只是安静的躺在电脑的硬盘里面,等待着不期的临幸;只有少许印象深刻的会传到社交网络上面,配上一些矫情或者说文艺的文字,想分享一下当时的心情。

    五一的时候,我们坐在回京的大巴上,路过东营的大桥,桥下面黄河溜过去,翻腾汹涌,远方的夕阳映在车里面。车上的人立马从昏昏欲睡变得精神抖擞,开心的望向没有尽头的河水。我就突然在想,我们为什么要行走呢?

    2.

    其实成长了以后,本能性的开始抗拒一些高浓度的鸡汤。

    “身体和灵魂有一个要在路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世界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样的话看多了会让人有种吃了一大块肥肉的感觉。

    一段知乎上看到的答案让我受益匪浅。

    应对时空扭曲的应对能力

    这个概念有点玄。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快了。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越往上过的越快,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吧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两个星期都要多,这便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

    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

    行走才不是为了装文青给自己贴金,行走也不应该是以为到了拉萨一趟就找到生命的真谛了,也不是一群在屏幕背后宅男女口中的“败家霍霍钱”。

    行走的意义在于走出“熟悉区”,去一些不曾生活过的地方,吃一些当地的没事,听一些闻所未闻的故事,看一些无缘欣赏的美景,交几个萍水相逢的朋友。当行走归来放下背包,能轻易的重温家的归属感。面带微笑,撸起袖子重新面对生活。

    行走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行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zi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