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输出报告2022/008】
2月的第三本书是一本很“袖珍”且很快就能读完的教育随笔,虽然书不厚但书里传达出的价值观却很有分量,至少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享誉世界的著名绘本大师安野光雅,他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他创作绘本的初衷绝不是随便翻翻就能读完,而是强调将思考植入其中,他希望他的读者从他的绘本中能获取独立思考的乐趣,他的绘本充满了想象力,而奇幻的想象力正是学龄期儿童逐渐缺失的东西。
安野光雅说,思考就是生活,他还列举了诸如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等人的例子,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不仅博览群书,也喜欢云游四海。他们认为有些知识不在书本里,从真实的风景、身边人的生活中才能学到。他鼓励孩子们不仅要“接触”大自然,更要“融入”大自然,隔岸观火远不如身临其境来得感触更深。
无论从哪个角度,孩子和大人所处的世界都大不相同,他们自然不能事事顺着大人的意愿,孩子和大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我们要将这一点牢记于心。
对孩子来说,玩耍就是学习,而孩子在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玩耍”中才能学到东西。
大人的一言一行被孩子们看在眼里,孩子在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因此不管哪本育儿书都会告诉我们谨言慎行做好孩子的榜样,而安野光雅在这点上还有个很重要的观点,与其早早让孩子变成大人,不如让他们尽情享受自由的童年时光,等有一天自己意识到“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好像还不错。”
关于孩子被大人骂,他说多半是因为妨碍了大人的事,家长应该真正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批评他们,而不是所谓的“你要听话”。
关于当前的超前教育与内卷,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孩子都只知道当下,这是他们生命力的来源,因此他们不会真的理解大人为他们做的提前规划与苦口婆心的“我都是为你好”,如果孩子现在不肯学,也不必为此烦恼,大人重视将来却忽视当下,在孩子看来是大人太心急了。
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兴趣这一方面,我非常赞同老先生的观点,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因为通过书籍可以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需要一边摸索一边阅读,逐渐理解书的内容。读书与独立思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读书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如今人们的时间更多被手机和电视占据,留给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电视和手机向我们“兜售”乐趣,但同时蚕食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读书不同,读书让我们必须自行想象文字所描述的场景,把握故事的发展进程。
读书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无关竞争。与化妆打扮不同,别人无法通过外表判断你是否读了书,但你的心灵会悄然变好。
关于学习的思考,他说真正的学习不会油“立刻派上用场”的东西,学到的东西哪怕不能马上用到,终将改头换面,以别的形式发挥作用。学习是一种兴趣。
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计算做题。
老先生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我们“知道”不等于“懂得”,现在教育的弊端在人们往往将“知识量”作为评判孩子的标准,自己认真思考、无法立即给出答案的孩子反而被认为能力不足,这是错误的认知和导向。
日常生活中,人们盲目听信电视、报纸所言,放弃独立思考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对一切信息都要保持怀疑的精神,问问自己,是否轻信一些不知道确切来源的信息,是否受他人误导而高估了某件事情的重要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自己承担责任,这样即使出错、失败,也可以修正重来,我们遇到事情应该自己思考、判断,这样才能渐渐学会分辨事物的真伪,不盲信他人,学习各种知识,正是为了获得明辨真伪的能力。
还有一点关于美术课的理解我也觉得非常棒,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画出漂亮的画、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更重要的是把所见所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绘画是自由的。
佐腾忠良在《致青年艺术家》一书中说过,看一流的作品,听一流的音乐,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所以即使是不画画的人,也不妨多去美术馆看看。培养美感很重要。
总之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尽管不是生活在当代的老先生对教育的观念甚至超过很多人,当然教育孩子这件事真的是各有看法和自己的方法,我个人很认同,分享给你们。
老先生书底写着,有热情外向的孩子,也有不喜欢打招呼的孩子,有反应快的孩子,也有慢慢思考的孩子,有擅长运动的孩子,也有跑步垫底的孩子,无论如何,我希望孩子们能做真实的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尽情享受自由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