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1. 用户产品:即设计普通用户所使用产品的产品设计师,而非面向大单客户。
2. 产品设计师:Product Designer,和常规说的产品经理其实是一个意思。在遥远的美帝,一般刚刚入门的产品设计师,叫做PMA(Product Manager Assistant),手下有RD、UE、QA等资源的整个产品管理者,才是美帝的PM。
入门情况下,就不要想着改变世界了,先从基础做起,或者自己做几个app,趟过一些坑就会有感悟。大多数成熟的优质产品人员,背后都有着不少的资源浪费作为基础,能把无效需求压缩在50%以下就是巨大的成功、能节省巨大的资源了。
国内还有PGM,比如狼厂,Product General Manager,这个基本对应到美帝的PM。
综上,国内大厂PD == 国内小厂PM==国外PMA;国外大厂PGM==国外大厂PM
3. 所以针对一个普通用户使用的产品,比较重要的就会有涉及到体验的部分了。然而体验这个词被说的很烂,让产品老司机听到这个词就不住的难受。当你想说体验不好的时候,请准确描述,比如流程太长、色彩对比度过高、色彩饱和度过高、点击区域过小等,不然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概述性话语毕竟谁都会说。
基础技能:
1. 产品设计:
a. 交互设计:线框图,关心展现哪些元素、隐藏哪些元素,元素位置,页面跳转流程,交互规范一致性等。可以学习Axure、Mockplus,做做高保真和低保真模型,其实不纠结于工具,见过大神用excel都能做高保真,也可以随手涂鸦。
b. 视觉设计:VI、色彩搭配、风格、高光、阴影等手段运用,如果是移动端产品,在低端机上的色差非常大,慎用红、绿。请在这里着重学习基础理论,如CRAP这种入门理论,也可色彩搭配,或者摄影类,多看多想,多上dribbble,多看手上的产品。
c. 其他设计:如逻辑、数据、商业流程
2. 数据:
a. 数据分析:通过raw data能够发现不同数据项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能够在产品发布前对数据表现有所预估、产品发布后进行印证和偏差分析,以引导后续的调整;
b. 数据打点设计:核心交易数据、展现数据(Page View、User View)、点击数据(PV、UV)、流程性打点设计(一般用于分析转化率)
c. 基础的数据库知识:知道SQL怎么拼凑,了解一些数据库的基础原理,例如中间表、join的复杂度等
d. 数据敏感性培养:看到一个数据先想数据的定义、采集的方式、时效性,同一个名字可能在前面几点上不同,分析的意义就不大了,毕竟数据口径都不同。对数据要建立并不断更新经验值,和已知数据去验证。
e. 大批量数据的处理:10万条数的才能称之为大批量数据,用excel其实就能做一些了,比如分列、筛选、透视表、VLOOKUP,每个都是人间精品值得一用;高玩可以上python,其实做处理比excel要方便非常多。
3. 项目管理(这部分基本上实践后才有感悟,看书用处不大):
a. 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工具,如project、JIRA、icafe这种;
b. 了解敏捷流程的目的、意义、缺陷。
4. 商业敏感:
a. 了解产品的基本盈利模式,并在分析可行性后,尝试扩展盈利方式,毕竟你拿到的工资,都是赚来的钱,不管是2B、2C、2VC都是可以的;
b. 商业素养:知道什么能赚,什么应该让位于体验或者产品体验不该去尝试。判断的标准往往自己有一套,别人也有一套。
5. 沟通:
a. 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沟通:请轻声细语,针对问题不针对人,不要一上去就带上人身攻击。很多情况下是沟通不足或者跟进不力导致变形了。另外作为入门的产品,忍受其他角色的质疑去审视自己,是这个职业的另一面,毕竟你又不是乔布斯又不是张小龙。直到你的气场和经验足够让大家信服,沟通就会更轻松,俞军也有个积分的理论,你做的决策每次不靠谱都会把你减分、每次靠谱准确都会帮你加分,大家的差距也就会逐渐拉开。
b. 跨部门、角色的沟通,一定要先有代入感,想想别人角色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作为公共资源很忙、KPI和你们就不一致、沟通不到位还是别的什么。代入角色去思考,会更容易理解互相的难处或者出发点,更容易找到双赢的点,如果还是找不到,跪舔、撕逼、抄老大吧,PM三法宝。
总的来说,多看应用、多上手画图、多想为什么、多去讨论沟通,对所有的事情保持怀疑一段时间。要是对这个行业有兴趣或有天分,你所花的时间就会是一个更好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