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科学上比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发展都早,因为很早就有了天文科学,天文科学又是以数学为基础的。不过很抱歉,那是祖宗的文化!你看故宫博物院,那是我们祖宗的,你的在哪里?没有呀,拿不出来,这不行啊!现在我们连天文、历律这些都搞不清楚了。
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三十天,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气”,六候就是 “一节”。一年有七十二候,每个月有一个节,一个气,一年十二个气十二个节,合起来共二十四个气节。现在有一个问题,民国以来用阳历,老百姓是阳历跟阴历并用,这个习惯很难改,八九十年来,大家还是愿意过阴历年。民国初年湖南那个大名士叶德辉先生,做了一副对子: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我经常很感叹,这副对子说的现象九十年来没有变。那么你说是阳历好、阴历好呢?这个问题是科学问题,其实中国几千年来已经阴阳合历在用了。我们算八字是以二十四气节为标准,二十四气节是以太阳为标准,我们的阴历以月亮出没同潮水涨落为标准。所以由广东到东北的海岸,海边人就晓得,我们小的时候就会念“寅申涨,卯酉平”。潮水涨落都在脑子里,老祖宗就告诉我们,初一十五出门坐船,“哎呀!船开了没有?”一算,“寅申涨,卯酉平”,没有没有,赶快跑去还赶得及,潮水还没有退,可以上船。这个科学常识已经变成民间的习惯了,后人不用脑筋已经都统计好了。
讲到这里,年轻同学们注意!过去国家政治改变的时候,对于不投降者,有个名称叫做“不奉正朔”,就是不照你的律历来做准则的,这个也有很多的道理。我们也常常说明,中华民国在推翻满清之后改用阳历,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叫做“换了正朔”。古代这个名称很严重,前朝的老臣不投降,不投降叫什么?“不奉正朔”,因为每个朝代都要变更年号、国号,不愿意投降就是不用你的国号,不用你的年号。
譬如古人陶渊明,他作诗作文素来没有记年号,只记干支甲子乙丑之类。为什么陶渊明这样?他表示不奉正朔,因为陶渊明是晋朝人,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那时是南北朝宋齐梁开始的宋代,叫刘宋,皇帝叫刘裕,种田的出身。说到刘裕,当了皇帝以后,皇宫里有一间密室,里头摆了一张木头钉的破床,还有种田的斗笠、蓑衣、锄头,他不忘本。他虽当皇帝,有时心里烦起来,就打开那个房间进去,算不定在里头闭关,两三天再出来。近代有一位画家溥儒先生,他是满洲人,跟宣统是皇族的兄弟,所以他作的诗画没有写中华民国年号,也是写甲子、丙寅等干支纪年。
我们现在改用阳历,从文化立场来讲,我始终不以为然,这个是奉了洋人的正朔。四海一家可以,但是正朔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你们年轻人要懂得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