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镜小书生 第28天/365
今天,同家人一起去野柳。野柳这地方,本是一块无人注意的海岸,千万年来潮来潮去,把那儿的原石琢磨成种种形状,非常好看。那些石头,在一个审美修养的中年人眼里,可说百看不厌,愈看愈有味;可是,少年人便不同了,7这些学生下了车,对那些形状特别突出的怪石看了一眼以后,就不再注意它们了。
看完风景,我就想到可以写一篇文章,谈谈论说和描写二者的关联。回去就写。
写这篇文章之前,写下大纲。野柳是新发现的风景胜地,去过的人都表示满意。如果我们写一篇短论,主张把野柳建设成观光区,大概可以先安排这么一副骨架:
风景好的地方宜建设观光区。
野柳的风景好,
野柳宜建为观光区。
中间一段是重要的支柱,提出这一主张的人,必须能证明野柳的风景的确好。如果这篇文章登在画刊上,应该配上许多幅风景照片。如果这意见是向讨论观光事业的会议当场提出,应该拍摄视频到会场中放映。如果这一类的方便完全没有,那只有用文字来描写一下野柳的风景。“描写”和“论说文”,在这里发生连带关系。
描写,在“美文”(以表现美感为目的)里面是重要手段。诗、小说、纯文艺的散文,都离不开描写。所谓描写,它是一种放大术,穷人的一间房子可以写上几千字,婴儿的一张脸也可以写上几千字。
描写与“论说”的旨趣大不相同。论说常用概括的说法,它说一位女子貌仅中姿,未必用工笔绘仕女图。它提出的是概念,概念的用处是使读者凭着去思考。如果它在某一点上需要详细说明,它常用富有理智的语言,它可以量出头骨几寸几分,胫骨又有几寸几分。它这样叙述时,目的不在引读者的幻觉,读者所要采取的态度是:真、假、是、非、赞成或反对。
这种单纯的“论说”,有一个弱点,就是“隔膜”。你说野柳应该建设成观光区,很对;你说大家应该捐款救灾,也对。可是中间总像隔着什么,不够真真切。那种单纯的论说,总不免在比较高的抽象层次上兜圈子,用“抽象”来打动人心,比较困难。
渗人描写以后,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论文,多半是硬邦邦的东西,不大注意读者的趣味。过去,读高等论文,要关起门来,全神贯注,戴起眼镜来读,皱着眉头去想,克服了文字表面的枯燥,找出里面的精华。现在,读书环境变了,读书看报,在车上、在飞机里。大家希望在阅读时能尽量少付出精力。所有,再没有一个时代,想今天的著作人这样存心“讨好”读者。他们简直希望能把文章做成到口融化的酥糕。论说文渗入了适当的描写,显然要松软得多,容易消化得多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写论文的人一向说“描写”不过是一些空话、废话。描写确有变成空话、废话的可能,不过,只要用得恰当,描写却能避免空论,使论说文的内容充实,这可以算是意想不到的功效。
“空论”的成因,是由于对所要讨论的问题不甚了了。讨论建设野柳,对野柳的风景没有什么认识;推荐影片,对影片的内容没有什么了解,说话就容易不着边际。
在这方面,描写有防疫的功用,因为下手描写之前,一定要先下观察的工夫,描写风景要仔细看过那风景,描写剧中人要用心看过那影片,既然观察,就不陌生,讨论起来自然言之有物。
描写是一种能力,这能力通常是由练习中得来的。练习少不了模仿。描写是把一种景象用文字移到纸上,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怎样把物象变成文字。
描述得好,支撑起论说文的论点,为内容添加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