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的某一日,一位满人官员退朝回家了。他儿子躬身迎候,先是请安问候,然后垂手侍立。这位一家之主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原来,他想在工作之余考察一下儿子的功课,就板起面孔问道:“朝廷用汝为刑官治狱, 宜何如?”
儿子心想,我这科举还没考呢,哪里能知道如果自己执掌了刑部,会秉承什么司法理念啊?但是,父亲大人的问话不可不答,于是,思索片刻后,他开始抖书包,应经据典地回答:“行法必当其罪。罪一分,与一分法;罪十分,与十分法。无使轻重不一。”
意思是说自己所做出的处罚一定会和犯人所犯的罪行相匹配:罪轻则刑轻、罪重则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绝对不会轻重不一。
不料他的话音刚落,他爹就勃然大怒:“ 如汝言,天下无完人矣!罪十分,治之五六,已不能堪,而可尽耶?且一分罪,尚足问耶?”
意思是:按你的说法,世上就没有一个好人了!如果有人犯了十分罪,你若施他五、六分法,他就已经承受不了了,哪能把法都用尽呢?那些只犯了一点点法的,你还有必要去责罚吗?” 你这败家玩意儿!我家门风迟早要毁在你手里。不如我现在就好好教训教训你,免得你以后当官了刻薄百姓”。说完,就催促下人们快去拿棍子来,要修理修理这儿子。
1,老子英雄儿好汉,出身高贵,才识过人。
这位对百姓心怀悲悯的父亲就是阿克敦。他全名章佳·阿克敦,属于满洲八旗的正蓝旗人,可谓是正统的清朝贵族。也许你不知道他是谁。但他的那儿子你一定知道,他就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铁将军阿桂。(感谢铺天盖地的清宫戏对某些历史知识的普及)
乾隆帝曾这样评价阿桂:阿克敦子,性颇捷敏。楚材继出,为国之桢。
这位儿子阿桂,后来做过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首席军机大臣。他两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平定台湾、还在云南抗击过缅甸侵略军。
而且,他是一个文武全才,他还编有《军需则例》15卷。这部书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后勤专著。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本文的主人公阿克敦,和他的儿子相比,自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清朝官场上,阿克敦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历经康雍乾三朝,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曾经步步高升,13年间连升7级;也曾经3次被判死刑,最终却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公元1685年,阿克敦出生于满清贵族家庭,正蓝旗满人,字仲和。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时年24岁的阿克敦参加八旗进士考试,选中进士。这在八旗子弟中是难能可贵的。众所周知,满人是马上得天下的。论起读书、科举,他们肯定争不过汉人。清朝是满人的天下,为了避免政权被汉官垄断,朝廷设立了许多“终南捷径”给满清贵族子弟,以此来巩固满州政权。
正所谓”向阳花木易为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八旗子弟可以世袭官位,不必像汉人一样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来做官。而且,还有捐纳制度——直接花钱买官,这就导致满清贵族子弟中,提笼架鸟、听歌唱曲、花天酒地的特别多,而用心读书,拥有真才实学的少之又少。
像他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被埋没,在康熙年间,“上以阿克敦学问优”,命阿克敦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等职,后又出任兵部侍郎。十三年里,连升七级。晋升之快,令人咂舌。
然而,谁的生活里只有蜜糖和玫瑰? 在雍正朝,阿克敦就遇到了他的人生第一难。
2.被弹劾沦为死囚,后因治水有功,重登高位。
在雍正朝,出身高贵又才学过人的阿克敦依旧受到重用。雍正帝时常在朝堂上表扬阿克敦:仲和(阿克敦的字)之才冠满洲。
雍正帝雍正四年,阿克敦兼任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最高学府校长加教育部部长。同年,他被升迁为代理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
从此,阿克敦成为两广地区统管军事、民政的封疆大吏。
后来,阿克敦被调任广西巡抚,正所谓人走茶凉,当地那些曾被他弹劾过的官员瞅准机会,纷纷上奏弹劾他在代理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期间的种种罪责。
例如,他曾将一件抢劫案件改为偷窃案件;挪用广东海关的税银;指使家人向暹罗国米船收“规礼”;包庇下属等。
规礼是一些贪官借职务之便,向过往船只索取财物的陋习,本来就十分遭人嫉恨,而且,阿克敦还是跟外国船只索要,性质就不一样了,关乎大清朝的体面。
阿克敦雍正不由大怒,罢了阿克敦的官职,正躺在旖旎云端的阿克敦就此锒铛入狱,沦为阶下囚。
幸运的是,他没有被判处“斩立决”,而只是“斩监候”(指明清时对于判处死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而是监禁起来等候秋审或朝审复核)。这就为他留下了翻盘的机会。
雍正七年,大清与准噶尔正在进行拉锯战。雍正决定发兵征讨准噶尔部,派出两路大军队进行合击。
噶尔丹闻讯大骇,派遣使臣请求清廷缓兵一年。雍正恩准。不料,在缓兵期间,准噶尔却背信弃义,派遣大军突袭了西路清军大营,使清军遭受重大损失。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外患未平,天灾又起。
长江下游地区连下暴雨,淹没农田、庄稼,致使京杭大运河的苏北段淤泥堵塞,水运交通受阻,江南的粮食无法运往京城。
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大清的粮仓。
京城的粮食很大程度也需要从江南地区调运。运河堵塞,直接导致了京城粮食供应不足,而且,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民以食为天,京城若断粮,则民心不稳。更不用说,对于行军打仗,粮草的供应更是重中之重。
时任山东巡抚的费金吾上书雍正帝,请派官员督修水利。
这着实让雍正帝犯了难,放眼望去,无人可当此大任。当时,田文镜正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年羹尧正在西北地区去取代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活宝李卫正在江苏做巡抚;十三阿哥和张廷玉需要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协助管理朝政。
雍正不禁感叹大清人才凋零。在旁的近臣张廷玉趁机上前说:死囚牢中的阿克敦是位现成的治水专家,一定能治理好水患,我愿以身家性命担保。
“上命释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赎。” 一听张廷玉这话,雍正就马上下旨让阿克敦去督修水利工程,将功补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阿克敦果然没有辜负好友张廷玉的信任和皇帝的赦免,顺利解决了水患,就此官复原职,重返朝堂。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阿克敦以为此次牢狱之灾,他已经凭借时运、实力、人脉安然渡过,成功翻盘,以后应该尽是坦途。不料,在乾隆朝,他再一次惹祸上身。
3. 乾隆年间,因”册文风波“两次被判死刑。
乾隆帝乾隆登基后,阿克敦被任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后来,又升职为刑部尚书。然而,塞翁得马,焉知非祸?阿克敦当上这个“最高法官”不久,就惹上了天大的麻烦——作为三朝重臣的他,仅仅因为“译错”一个词,竟然两次被判处死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热播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乾隆帝跟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间感情深厚。史实也的确如此。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富察皇后伴驾东巡结束后,在返京途中不幸病逝,时年才37岁。
富察皇后跟乾隆帝伉俪情深,所以她的死对于乾隆帝来讲打击极为沉重。等到一行人回返北京后,乾隆帝便下诏对皇后实施厚葬,并下诏天下臣民一律要为皇后服丧,在此期间不得嫁娶,不得欢宴。
爱妻早逝,乾隆帝因悲伤过度而变得刻薄寡恩 。
一些大臣因为在皇后丧期内剃发而被或赐死或革职。工部制作的葬礼金册,乾隆认为不够精致,结果,工部司级以上所有大臣全部问罪。
长子永璜、三子永璋“居丧无戚容”,对二人大加斥责,并正式宣布剥夺他俩的皇位继承权。
两位皇子仅仅因为居丧期间,没表现出悲伤之色便遭到如此严厉的惩罚,其他满汉大臣若稍有差池,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可想而知。
果然,就在当年四月,乾隆帝翻阅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册文时,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译成了“先太后”(两个称呼其实均指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即乾隆帝的嫡母,此时已过世),立时勃然大怒,认为这是个“大误”(乾隆帝大概是误以为“皇妣”指代的是其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此时尚健在),就宣召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前来问话。
无巧不成书。那天,阿克敦刚好在没有得到皇帝允许的情况下,便擅自下班回家了,乾隆帝不禁勃然大怒。不仅褫夺阿克敦所有的官职,还把他交付刑部,严审议罪。对于皇帝的震怒,阿克敦感到很冤,因为翰林院的翻译并没有错,是乾隆帝自己误会了。
虽然参与会审的刑部官员们清楚阿克敦没错,但鉴于皇帝正在盛怒之中,没人敢为阿克敦辩解,还特意加重了对阿克敦的判处,以免“包庇”的帽子朝自己砸来。于是乎,刑部会审的结果是判处阿克敦“绞监候”(即绞刑缓期执行)。
没想到暴怒中的乾隆帝对于极为满意,还下旨严责刑部官员,说他们“党同徇庇”、“故意宽纵”,并把他们全部拿下议罪,刑部的满汉2位尚书和4位侍郎全部被革职留任。
渐渐地,丧妻之痛稍缓,再加上相关专业人员的解释,乾隆这才慢慢消了些火气。但是,皇帝怎么能错呢,错只能是臣子的,直接给阿克敦判了个斩监候。也就是死缓。过了一阵子,又施浩荡皇恩赦免了他,并让他担任工部侍郎。
《清史稿·卷三百零三·列传九十·阿克敦传》原文:(乾隆十三年)四月,翰林院进孝贤皇后册文,清文译“皇妣”为“先太后”,上以为大误,召阿克敦询之。阿克敦未候旨已退,上怒,谓阿克敦以解协办大学士故怨望,夺官,下刑部,当大不敬律,拟斩监候。六月,命在内阁学士上行走,署工部侍郎。
“册文风波”过去后,阿克敦仅在工部侍郎的职位做了1个月,便渐次升迁至署理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兜兜转转,不仅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上,还再次得到乾隆帝的信任。
在此后的几年里,阿克敦又相继升任大学士、左都御史、步军统领等要职,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为目疾申请退休。次年病逝,终年72岁。
结语
纵观阿克敦的一生,可以说是荣耀过、风光过,也辛酸过、落魄过。这样大起大落的境遇,让他渐渐掩去了一些锋芒,却始终没有埋没他的才华与展现光芒的野心。所以,在得到机会的时候,他总是不遗余力的把握住,一步一步最终成就了他一代名臣的地位。
这里面阿克敦的很多想法,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不一定悉数了解,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机会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很多时候与其感叹怀才不遇,不如多加打磨自己,即使未必能够全然派上用场,我们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每当读到这些历史上的人生赢家的精彩故事和传奇经历,总是让人感慨万千。让我们读懂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让我们在迷茫之时,在无奈之际,在困境之下,能够有所思考,有所自勉,有所期许,在通往那条叫做人生的路上,能够走得更加睿智、更加淡定、更加乐观、更加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