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认同度比较高的说法是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是下半生与自己携手相伴的人,却是经过慎重考虑组成家庭的。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从2006年起,中国的离婚率一路走高,民政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185万对夫妻离婚。夫妻离异基本是走到这一步后,都是属于沟通不畅彼此埋怨,最终止步于此。
健康的亲密关系,会帮助你疗愈童年创伤,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我们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帮助你用爱赢回力量,纠正感受到痛苦时的偏差行为,停止亲密关系中的权利斗争,找到归属感与无条件的爱。
一、没有完美的人,你遇见的梦中情人可能只是你强加了过多期望。
有一个观点,你遇到的完美情人,可能只是你把理想父母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你感觉到的爱意,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
折旧导致了,你所谓的爱可能只是想从对方身上获得某一样东西或情感需求,当对方无法继续提供这种需求时,你们的关系就走到了尽头。
比如说童年父母关系不好的人,往往会被成熟体贴的人所吸引;自卑的人更亲近欣赏他赞美他崇拜他的人。
我们父母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我们,选择伴侣别一味贪图他对你好,更重要是门当户对。其实就是因为“对你好”不过是异性追求你的一种手段,如果你把感受到自己重要误以为爱,往往婚后落差比较大。进入婚姻后,对方满足你的期待和使你开心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了,当他的形象偏离你的预期后,你就容易被失落和愤怒控制,走向争斗权利之路。
二、出现矛盾时,我们要接受这种愤怒的情绪,不要用行为偏差去斗争,学会用爱去表达。
我们可能很讨厌丈夫总是应酬,醉醺醺的回家;我们也能会埋怨妻子愚蠢懒惰,家务活做得糟糕;我们可能对财务问题争执不下,感情消磨与琐碎。
当我们出现这种矛盾时,都知道要心平气和的去沟通,然而可能因为未达成自己目的,最终演变成争执、冷战。我们管这种情况叫行为偏差,主要有以下四种表达方式:
引起注意(大吵大闹、冷战)
权利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自我放弃(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这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破罐子破摔)
我们总以为造成痛苦的,是对方的行为,跟对方采取敌对立场,以护自己周全。
比方说有的妻子一看到丈夫把袜子丢在沙发上就开始抓狂,觉得是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客人突然来拜访会留下邋遢的印象。其实丈夫可能只是很累,顺手把袜子脱下放沙发,被妻子责骂一通反而觉得委屈。
这时候建议,内省能让你了解个人问题及亲密问题的本质。
①要解决问题, 必须先跳脱出问题的框架。
②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③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的投射。
④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⑤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⑥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说白了就是让你不再以牺牲者和折磨者的心态,处于婚姻的互动中,让你了解情绪背后的本质,如何释放不良情绪,用爱的能量达成和解,真正的欣赏伴侣,接受真实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