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学校组织我们市级骨干教师去青龙县的木头凳中学进行本学期全市的“牵手乡村教育”送教下乡活动。
路途比较远,大概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正好利用这个时间看看书。
今天细读的是《如是 深戏》中的第十八个小篇章,金老师为这个篇章起名叫做“观点”。
每个人对待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可以如实的反映出这个人拥有何等层次的“眼界”,而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听到很多人说“眼界决定境界”。
其实细细想来也就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儿。
在今天的这个篇章里,金老师提到一个词,叫做“单一叙事”。
我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2017年底,我在浙江丽水参加台湾生涯专家、阳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黄素菲教授的“叙事生涯工作坊”时学习到的。
所谓“单一叙事”是指,人类的心理观点习惯于站在一个位置,从这个位置所看到的所有外在的事物,是一种单一的观点。所有的局限与束缚,也就源自于单一观点。凭着对某件事的单一观点而发声,说出来的就是单一叙事。
单一叙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见的,而且说不定咱们还会有意无意的做着单一叙事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家里有上学的孩子,你的孩子回到家会不会跟你说说今天在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呢?或是跟你说说他自己的一些事情?但是,孩子说的一定是事实么?
这个还真就未必是事实!比如,今天一放学,孩子嘟着嘴,气哄哄的回到家,什么话也不说就进了自己屋,咱们肯定知道孩子闹情绪了,作为家长当然要想尽办法问问到底怎么回事,于是在好说歹说下,终于让孩子开口了,结果孩子告诉你班里的某某同学今天拿东西打他了。当你听到这个事儿的时候,第一感觉会是什么?
“什么?我家孩子这么乖,怎么还有同学欺负他呢?”、“打我家宝贝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儿?”、“这还了得,怎么能随便打人呢?看来我明天得出面调停一下了!”等等想法是不是会迅速掠过你的脑海。
其实不用紧张,因为孩子说的不一定就是事实,孩子也好,成年人也好,我们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在跟别人讲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事情的时候,也自然而然的会避重就轻,挑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话来说,因为他们会把家长默认为是靠山的。当然,这并不是孩子在撒谎,而是出于一种自我防卫的本能而已。
单一叙事的危险性,在于它会限制我们对事情掌握的不全面,从而做出有失偏颇的事情。
佛瑞德门和康姆斯在《叙事治疗》一书中,引用近代人类学家贝特森的一段论述,是关于双重构造的优点:“从两只眼睛、两只手、两个大脑半球,可以合并出新的观点或出现新的可能。”
人类在进化的时候都会选择如此,那么当咱们去观察一个事物,发表一些观点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很好的去利用这个“双重构造”呢?多一些角度,多一些思考,从而避免单一叙事。
最后推荐大家看看尼日利亚旅美作家艾蒂祺在TED上的演讲“单一故事的危险性”,也许会深受启发的。
如果我们只站在一个观点思考,把自己困在对自己不利,对别人无益的困境。
多天观点带来多元故事,活络了僵化的思维;当心里容纳多元观点时,我们也会重拾心中的乐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