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上同事接了一个电话,是她妈妈对她说:她姑姑在医院住院今天要拔氧气管了,希望她赶紧回来见她最后一面。
然后同事拿着电话就往外走了,过了一会就带着怒气走进办公室。
抱怨到,你们说我妈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人还没死呢?现在就让我回去看看,再说我跟我姑姑有也不是很熟,这种事情,就是等到办了丧事时候过去一天就好了。”
接着又囔囔道:“我妈兴起冲冲叫我们过去看清,她还是要下雨,回家收一下东西就去,你那么急怎么还回家挂念这家里这些小小事呢?”
我一下子惊呆了,为什么现在的人对亲人的离世,会如此的淡漠?
想想这个可能跟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她说她爸爸是上门女婿,小时候父母是开船的,还没有长大就被留守在外婆家,跟父亲家那边的亲戚就少一点。
家人都是在四五个城市,平时很少聚在一起,小时候父母这些也没有特别在意亲情方面的维护。
直到昨天,她爸爸又打电话给她说,“她姑姑去世了,让他11月29好务必到安徽老家。”她才勉强请假两天,又说家人分散在全国各个城市,会有几个人去回去看哦!
越听越觉得心酸,
看过过这个一句话:“我死了,这个世上会有人为我掉眼泪吗?”
我也有想过,如果自己死了,如果有她这样的外侄女会不会还是有一点悲哀。
至少我们大多数的家长来说,从小教育自己家的孩子,对别人说话的语气也要充满尊敬,就算是对于一个陌生的死者,都会带一点悲伤的感情。
对于那个同事一点都不在乎亲情,自己又没有什么人生追求,只有吃喝玩乐,这样的人生我也不知道意义是什么。
再联想到身边的朋友,特别注重亲情的关系,家人也很团结,一个大家庭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帮助,平时的节假日大家都会聚聚。
维系好亲情关系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更饱满。
人生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我觉得应该亲情的维系,跟我们有亲情关系的人,让自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联系。找到多一层人生的价值。
感情淡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发展太快。人们攀比心理越来越重,很多人都出来工作,恨不得一天拥有48个小时,没有时间用在社交。
以前的的邻里林村关系都比较好,互帮互助的,也有更多的闲谈时间来维护彼此的关系。
以前家里如果有人逝世,女儿家亲戚要在出殡前一个礼拜到,要去守夜,现在这个情况下很少有人能请假一周,女儿家亲戚至少还要请上15人左右青壮年,如果用现在的情况来看,15人这7天产生的费用太大。
出葬那天也是要请全村的每户人家的青壮年男人来吃饭,然后他们要一起送行,这已经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
至少现在我们那边还是民风淳朴,至少现在七天的工钱和为了维护亲情义务去参加一场丧礼,那还是后者更重要的。
平时就算工作再怎么忙,只要不是特殊工种,家族永远都会以亲情为重。希望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不要演变到像同事家的这种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