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出路》观后感
致学班 建烨轩
一直记得小哪吒说过的一句话:
我命由我不由天!
看完《出路》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导演拍摄马百娟在课堂上读书的一瞬:
老师领着孩子们读语文课本,内容大致是“过去,我们的校舍昏暗狭小,现在,我们的学校明亮宽敞;过去,我们的操场坑坑洼洼都是黄土,现在,我们有了足球场……”
接着镜头一转,他们的教室、他们的操场、他们明亮的大眼睛,和,麻木的朗诵...
曾经的过去是谁的过去?而现在的现在又是谁的现在,值得深思…
镜头又一转,百娟哥哥来到学校说:“老师,马百娟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家条件困难,她又不是读书的料,我想让她不学了出去打工。”老师不由一叹:“起码要读完九年啊,总能学点东西进去……”
镜头最后定格,只见马百娟倚着学校的大铁门,不敢进去,却把眼睛往里看,尽是羡慕的光……
后来的马百娟,上县城找工作没人要,扭扭捏捏回到了家,和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孕妇们说着家长里短,十六岁时被嫁给了表哥。她的父亲得知导演不是中央的人之后,对着镜头大骂,伸手说要两万块钱才肯让继续拍。唉……
马百娟的背影隐在门后,她的孩子也将在黄土地上出生…
徐佳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和女朋友步入了婚姻…
袁晗寒觉得德国已经发展完了,没什么意思,只需要人人活得美就好,挺无聊。因为无聊,她不想在北京呆着,又回了上海实习。短住几个月,体会着不无聊的生活。然后,注册了公司……
不同的人,因为个人意志,出路各不相同。纪录片在袁晗寒的一段独白中结束,也许正如导演本人所说:“出路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心灵的;出路不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出路不是社会的,更是自我。”
你我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