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
——浅谈靳晓慧先生艺术创作所传达的“内美”和“天趣”
“人生有几个十年”?勤勉也罢,荒废也罢。十百千万,在时间上凑个整数时,人自会有一种临界幡然的念想。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留念过去的几十年,靳晓慧先生或许是懵懵懂懂中挣得了一份荣耀,却未曾想到这并不是一条走向自由与轻松的路途,而如今的他也已自觉责任与使命。驻足此刻再展望未来之年,中国精英人士的文化觉醒已成大势,一言一行一事,问自我、问源起、问将来,此又未尝不是文化层面的回归与自觉为本?
靳晓慧先生作品艺术并不提供真理,但她,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心灵的探索显现。靳晓慧先生的作品既渗透着历史的积淀和哲理的体验,又蕴涵着时代的理想和孕育着时代的精神。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书法是源于写字而高于写字,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艺术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与情感的交融。书法艺术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变化以及空间分割变化来实现情绪的变化。靳晓慧的作品就是如此,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窄处给人以柳暗花明的重逢,这就是他的作品迥乎于其他书法家的魅力所在之一,他的书法有唐朝遗韵,并且味道颇浓,从他的楷书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笔路清晰可循,平稳端庄,即便小楷亦有榜书的稳重之感,在用笔上十分讲究,特点也比较鲜明,善用浓墨,墨色相对重,很少有淡墨或者枯笔出现,字迹大小相互错落,布局相对比较紧密,而这正是他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靳晓慧先生作品事实上,但凡上乘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欣赏者与作者不谋而合的产物。凡经典作品必有其成为经典之理。即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其形成过程会遵循或者有独特的某些“规范”。从共性上讲,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就每一位书家来讲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理”:“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靳晓慧先生作品在靳晓慧先生的艺术创作下,徐以取妍,得自然容于徘徊。疾以取峻,则神奇注于笔端。观其作,自远而近,由快渐慢,相辅相成,妙趣横生,若朔源其平静灵性之源,大抵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凌云笔健意纵横,翰墨怡情乐其中 。 而今靳晓慧先生每天坚持练习书法。练书法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融入了他的生命。就像他的一幅作品端庄平实一样,他的内心之中 怀 着一份雄心壮志和家国情怀。
靳晓慧先生和张旭光先生合影留恋书之为艺,贵乎秉守传统,下笔有由,难于自出机杼,北宋大家黄庭坚曰:“士大夫下笔,须使有数万卷书气象,始无俗态”者少之又少,临帖浮躁,朝夕令改,然靳晓慧先生几十年来,依然俯首默默,笔耕不辍,在研习书法理论和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方面从未间断,坚持每天创作外,其余闲暇时间皆进行临帖,临碑,在他看来,悟帖须先悟人,再悟理,最后方得其主旨,对于靳晓慧先生而言,书法已然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生活,他的书法蕴藏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彰显着他的气质,散发着他的个性,透露着他的胸怀,他自始至终的坚持也充分展现着一个艺术家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生活,“古之书法,兼论其平生”,对于书法家而言,似乎无关轻重,但做人的是一项基本的修行和历练也是一辈子的艺术追求,他决定着书法家的高度和厚重,靳晓慧先生长期的坚持通过不同的书体,不一样的篇幅表达不一样的心情往往让观者掩卷有得。
“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要像那吒那样“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获得重生。只有这样,才能由书法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登上书法的高峰,靳晓慧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让人期盼的书法家,必将用自己手中的如椽大笔,为这个世界书写出更多更好更出彩的作品,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美的享受!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挥毫中靳晓慧,字散愚,号明达,瓦桥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一届,第二届证书大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展十余次,作品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日本、韩国、美国举办展览,出版有《靳晓慧书画集》《靳晓慧书法集》《靳晓慧楷书千字文》等。
靳晓慧先生参观博物馆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靳晓慧先生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