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是剩下了?》

《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是剩下了?》

作者: 逆飞的鹤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21:58 被阅读0次

    刚刚听了这样一段广播。《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是剩下了?》之数据正在欺骗你,你却不知道。

    网上的很多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男性的单身数量大大超过了女性,3000万。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不知道你们跟我想的是否一样。 3000万,要比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数还多。在澳大利亚一个诺大的国家,遇上的人这么多,按照概率我也是可以嫁的出去的吧。更何况,我身体健康,不蠢不傻。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身边有好多很有优秀的女孩子最后还是一个人,其实,观察之后无非是以下这些原因被剩下! 一、心里有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从此以后就不愿将就! 这种女人,对待感情最专一却伤了自己,曾经有一个恋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最后,选恋人的时候总是拿那个人和他对比,时间久了,自己也习惯了失望,与其说是不愿将就,有时候也是潜意识的在等一个没有归期的人!二、太挑剔,总是对男人要求最多! 挑剔他的外形、经济实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有房没车不行,工作条件一般不行,面临二次择业也不行。对自己好不好看看舍不舍得给自己花钱而不考虑对方的经济水平而贸然的去衡量对方支付不支付自己喜欢的东西。三、毒鸡汤喝多了,看谁都不是爱情! 这种女人最可悲,不去现实的想问题,总想有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总是觉得谁都不配做男主,总是幻想王子来娶她,却总是嫌弃和王子同样性别的任何人,不给自己一个机会也不给任何人了解的机会!

    但实际好像不全是这样。。。

    我担心我嫁不出去,你却担心你娶不到媳妇?

    在美国,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选择独居;在瑞典,人们的独居比例位列全球最高;在日本,20多岁的年轻人中,超过74%的人不是恋爱状态……那在中国呢?单身男女的人数接近2亿。 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其论著《单身社会》中宣告,独身主义、不婚主义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汹涌而来。在知乎网上,关于“大龄剩女”的话题总共有4万多人关注,总计浏览量近8000万。 一瞬间,大龄剩女嫁不出的恐慌席卷了社交网络。

    男女比例失衡,那么到底是剩男多还是剩女多?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媒体总在说剩男非常多,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剩女。大婚未婚单身女青年居多。为什么会这样。男女比例有这样一个数字:123:100,这个数字让专家大为恐慌。到底剩男多还是剩女多? 首先,男孩子的出生率本来就比女孩子高,正常的情况是105:100.即105和男宝宝对应100个女宝宝。但是女孩子跳皮筋的时候,男孩子去水库游戏;女孩子过家家的时候,男孩子玩滑轮。 青春期的男孩子损耗高,故要多生出五个来以保证进入婚姻年龄时男女数量相等。到了婚配年龄,男女比例有所下降。上面说的现实中的123:100的数据,到了婚配年龄,会相应的降至115:100。还是男的多。 但是男同性恋的比例是4%,女同性恋的比例却只有2.5%。剔除同性恋之后,异性恋适婚年龄的男女比例为110:100----少了五个。 最后,《婚姻法》规定男性婚姻年龄为22岁起,女性却只有20岁。也就是说,对于30以下的适婚男女来说,女性有10年的供给,男性却只有8年的供给。110打个八折,最终的结果变成了88: 100。这还没算上200万军人和200万被关在监狱里的罪犯,他们基本都是男性。 所以很好理解的是: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姑娘是超量供应的,超过的量还很大。未婚姑娘一过30,她们主要面临的竞争对象其实是离异妇女。综上所述,在适婚年龄阶段的剩女还是多一些的。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主动的女人优势还是很大的。另外,现在离婚很普遍,社会上对离异妇女远不像以前那么歧视了。 反而,如弗洛姆所说,身处于后现代社会的人们,被消费所异化—— 一个剩女,就像一件无人问津的商品,其品质是可疑的;而离异妇女,却像个二手货,毕竟被消费过,品质却是有保障的。 所以,在婚姻市场上,剩女所受到的歧视其实是比离异妇女要更重。这也是剩女心理压力格外大的一个重要缘故。

    男女配对的真相:麻省理工经济学实验

    男少女多,按理来说应该是女性愁着嫁人,男性愁着娶妻啊。可果真如此吗? 接下来我们在分享一个男女配对实验,该试验出自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 Ariely所著的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试验结果很有趣,我们的生活中也能常见这种类似的情况。 实验人员找来100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到100总共一百个数字。单数的50张卡片给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女生。但他们并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数字最大的是100,最小的是1。 工作人员将卡片拆封,然后贴在该大学生的背后。编号贴在背后,自己只能看见别人的编号。实验要求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找一个异性配对,只要两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得到的奖品越高,奖金归他们所有。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说任何话,但不能把对方的编号告诉对方。 大家猜猜会怎么着?最开始,由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因此首先就是观察别人,很快分数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来了。是的,有些人天生就自带“女神”“男神”光环……谁都想和最好的“女神”“男神”配对。 实验的最后,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的配对对象其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换言之中国古人说的“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55号男生,他的对象有80%的可能性是50-60之间的女生,俩人数字相差20以上的情况非常罕见。 其实,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这可能没错。婚姻本质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都想着通过婚姻来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一般情况下,中产阶级的男子去找中产阶级的女子,社会底层的男子去找社会底层的女子。 如果男女比例失调,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上流阶层的男子会“屈尊”,去找中产阶级的女子,中产阶级的男子会找社会底层的女子,匹配到最后的结果,剩下来的是社会底层的男性。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故事讲到这里,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解决,又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关于在什么时候选择这个问题,柏拉图曾经要求学生们穿过一片成熟的麦田,每个人都只许往前走不许往后退,且只有一次机会在麦田里选择一个最大的麦穗。摘下来之后就不许再后悔。此之为麦田悖论。 学生们的困境在于:如果下手太早,会手里攥着一个不那么大的麦穗而眼睁睁地错过一些更大的麦穗;而下手太晚的人,两手空空地看着越来越逼近的终点,心里越发的恐惧,生怕在最后的几步路上连稍微超过平均线的麦穗也摘不到。 在每人只有一次机会的前提下,最佳策略应该是头一半路程只看不摘,根据路上所见心里盘算好“值得下手”的大麦穗的标准,后半程见到第一个达到此标准的麦穗就毫不犹豫地下手,哪怕后面又看见更大的也不后悔。而且,正因为错过的越多,就越不愿意将就。最后,两手空空地走向终点…… 那么,你又会选择谁呢?一个教经济学的老头,曾经给学生说过爱情的经济学:“姑娘,有一天一个百万富翁向你求婚,他愿意给你一切,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算一下,你以为自己赚了一百万。但同时又有一个千万富翁看上你了,那么你与百万富翁结婚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千万。也就是说,如果你嫁给了百万富翁,那么你会亏损九百万。”这是经济学。 “我非常庆幸,我的太太经济学没有学好,那时候她非常漂亮我却没有钱,但她还是嫁给我了。”这是爱情。 希望我们都可以忽视数据的偏见。

    我们知道了数据欺骗,大众媒体的报道失实让我们陷入了恐慌之中。其实,剩男也好,剩女也罢,只不过是数字游戏。 在你所在的城市,未婚女性是500万,未婚男性是400万,看起来好像你有80%的概率嫁不出去,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呢,你还有400万个选择呢?你要从这400万人中去选择你的Mr.Right.,勇敢寻找心中的真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是剩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tk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