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2/60

关于《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2/60

作者: 杨珍红 | 来源:发表于2015-10-21 22:14 被阅读603次

    读书时间:2015.10.22  用时60分钟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彭正梅泽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第2版

    😜

    关于《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2/60

    今天继续昨天的引言部分的理解和探讨。

    1、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要考虑到他童年早期时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后来的人生轨迹。作者举了一个52岁女性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女性总是没完没了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对此,她回想到她童年时有一个姐姐得到了所有人注意,她就有种屈辱感和无价值感。可以在这个女人的童年和生命的晚期发现同样的心理机制,同样的心理动力:她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她,当别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时,她就心生怨恨。心理学家在抓住了人的这种行为模式主线后,往往能预测一个人的其他行为特征。咳,我们不是心理学家,对自己亲近的熟人也是可以预测的。

    反思:儿童很难意识到自己错误和偏差,身为父母,自动升格为教育者,应该尽早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模式主线”,在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否则无效或低效的行为模式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2、所有的儿童都有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像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这是所谓心理补偿。心理补偿有两种途径,一是单纯心理补偿,比如阿Q的方法,或者寻求自由自在之道和便捷的成功,选择能获取某种优越来补偿其自卑感的私人小道,比如在课堂上故意哗众取宠,或者只肯做十拿九稳的事情,借以炫耀自己的优越,掩盖住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另一种补偿方法就是行为上的补偿,这大概就是“我可以做到”,并勇敢去做了,这样真正有可能解决问题,填平了产生自卑的沟壑。

    启示:当孩子有自卑感时,应鼓励在行为上进行补偿。但当与现实差距过大时,单纯心理补偿会不可避免存在,教育者要把目标敲碎,鼓励孩子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

    3、社会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作用。孩孑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紧密联系。若是这样,孩子势必不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成人在社会生活中,会面对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关系问题,即结交朋友与人相处;二是职业问题,是个体与世界的问题,三是与异性的关系。这些基本关系中派生一些特定的仼务,这些仼务一定要在总体的社会背景下,即社会情感的基础上才可以恰当完成。而这些仼务在儿童早期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我们的感官发展就与看、听、说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刺激是一致的;我们也是在与兄弟、姐妹、父毌、亲戚、熟人、伙伴、朋友和老师的关系中成长。这些任务还以同样的方式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谁脱离了与其同伴的社会接触,谁就注定要失败。

    启示:一句话,孩子除了与毌亲有亲密关系外,还要与其他人建立信任,可靠的亲密关系。

    引言部分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2/6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tt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