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所基层普通高中在课改中的经历、收获和感悟

一所基层普通高中在课改中的经历、收获和感悟

作者: 后恾 | 来源:发表于2016-06-01 15:27 被阅读65次

                                                          一所基层普通高中在课改中的经历、收获和感悟

          2009年4月7日——10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市县域高中校长新课程能力建设交流会。会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独到,实用性强。哈尔滨市三中、哈师大附中等7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在新课程改革中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做法让人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学习、思考的同时,反观自身作为一所县域普通高中在课改中的经历,几多感慨,几许困惑。在此作为这次学习的体会作业上交,也许能从一个普通校层面上让人们更多一些地了解课改,了解课改进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对进一步推进课改有一定的帮助。

          一、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与推动变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次课改可以说是强行推进,没有愿意不愿意,2007年9月全省所有学校统一进入课改实施过程当中。伴随着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学校在以下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1、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以教材的改变为标志,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有关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设置要求,以模块为单位,规范开设相关课程。开齐学科,含音乐、美术等,增开通用技术。入学不再急于文理分科,随着时间的推进按规定体现文理倾向。新课程的开设和推行,有利于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学科成绩考核和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对模块学习实行学分管理,在模块修习结束时结合学习过程对模块修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为保证课改实施,学校先期制定了《龙涤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龙涤中学学分评定考核方案》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但是,如何进行模块修习考核评价和学分认定?虽然形成了思路,拿出了办法,但一是不知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存在操作性不强和不够便捷的问题。2007年底,学校邀请哈市教育研究院姚书元主任到校做专题培训,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请教。在此过程中又不断了解有关兄弟学校的做法,汲取它们好的经验并加以改进和完善。随着08年12月要求将模块考试成绩通过网络上传至省考试评价办公室,上级对模块修习的考核和成绩的要求更加明了,因此,学校进一步修改制定了《龙涤中学模块考试、学分评定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模块学习评价和学分认定问题。反观这一过程,课改确实是在懵懂、摸索、学习、实践中完成的。

          3、指导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组织落实新的学生档案填写,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增加了对学生评价的维度,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变是根本,没有变革自然谈不上课改。但变革也有其自身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课程设置难以完全实现。对一所普通校而言,开发校本课程存在着较大困难,这个困难主要来自教师的素质、生源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保证。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高考压力下的时间和质量提升的空间。当包括校本课程在内的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课程不能有效地与高考对接的时候,研究性学习等不能与学科学习有机融合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就难以在此投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程设想则大打折扣。

          2、综合素质评价难以实施操作到位。第一,按有关设计和构想,综合素质评价过于繁琐,实施起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而自身创造性地整合再加工处理又受各种因素制约,并不是很轻易就能完成的。第二,其中社区服务等社会家长评价内容又没有良好的社会机制和诚信体制做保障,实施起来有困难,结果是很多时候走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3、非高考学科教学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目前学业水平考试作用并不明朗,作为课改的一个重头戏,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以往的会考,就是它要与高考挂钩,而到底是硬挂还是软挂,用什么方式挂,到现在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致使这些学科在师生心目中不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内心的浮躁导致行为的漂浮,无法完全按开课意图有效进行。

          二、特色立校与出路

          课程改革的精髓之一,就是学校要立足实际打造自身特色。特色当然不是一个华丽的名词和内涵狭窄的仅仅某一方面的与众不同。正如沙洪泽校长所讲,所谓学校特色应是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而这一切又是靠实实在在的现实有力的支撑的,诸如学校传统、社会声望、财力基础、师资力量、生源基础,乃至周边环境等等。

          龙涤中学可以说是在挑战与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所普通高中,虽不算丰厚但特点鲜明的学校内涵足以让龙涤中学师生员工引以为自豪。学校信守着“源清垂远,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学生发展服务”,从原本作为黑龙江龙涤集团子弟校,高中一个年级只有2——3个教学班,坚定不移抓质量,依靠声望和信誉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到目前一个年级12个教学班,在校高中学生(学校留有初中班)1800多人,成为已在阿城地方有较大影响的一所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也丰富和确立了自己的内涵和特色。一是科学、超前的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早在1995年,学校就实行了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绩效评价制度,这些制度在学校管理、薪酬分配、教师内在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当中。其二,学校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上世纪80年代,企业的优越环境吸引一批优秀教师构成了学校优秀的师资队伍的基础。此后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又发挥体制优势,汇聚八方英才,先后在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40余人。多元构成的教师队伍,使来自不同地域和学校的思想、文化、意识不断交汇、融合、优化,使学校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形成了学校独有的师资优势。第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学校不畏挑战、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在保持和不断发扬。学校2003年底移交地方,但没有完全与地方对接,尤其是经费还没有得到完全保障。压力与挑战,也给师生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奋斗意识。依靠传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学校这些年来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不仅立住了脚,而且日益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成为阿城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把目标定位为“深深植根阿城教育土壤,奋力打造百姓心中名校”,努力保持传统与特色,走自己的内涵发展之路。

          然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却又面临着种种的束缚和制约。

          1、校园空间狭窄,不能满足学校办学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宿舍、所需规模的食堂,满足课改要求的体育馆、实验楼、图书馆等,皆因空间限制无法落实,而这些问题又是学校自身所不能解决的。

          2、有关政策的“偏移”使学校发展困难增加。①因历史原因学校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偏大,不再给学校高级指标,致使一些骨干教师职称评定搁置,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②多种因素导致,学校难以获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投资和学校建设的眷顾,使得相关投入与学校质量和办学需要不相称,客观上造成不公,学校发展受阻。③生源竞争激烈,不正当竞争的存在严重影响学校生源质量,逐步削弱学校竞争力。

          3、借助课改调整思路,可以不谈升学只谈素质和特色,但不能不面对一个事实:没有升学就没有学校的生存,这绝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上的事情。

    综上所述,只有具体深入地了解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给它一个属于它自身的应有的空间,学校才能真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属于它自身的发展道路。

          三、改革求变与发扬传统之间的矛盾。

          在课改过程中,改革求变是本质,但改革又不是凭空进行的,优良的传统要保持。辩证地把握改革与传统的关系。传统与改革始终是一对矛盾,固守传统不积极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前进;相反,改革如果失去传统也可能变成无本之木。为此,学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这次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即“既要努力保持和发扬传统,又要积极有效推进改革”。为给课改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008年初学校自筹资金40多万元建成了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一开始就把如何发挥设备优势,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又不弱化传统,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独有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面对。为此,学校研究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管理考核实施方案》,一方面对使用次数提出要求,通过考核确保使用率;另一方面,明确使用原则,加强引导,避免使用简单化和流于形式,努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目前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以此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改实施以来,学校教学及相关活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①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②注重增加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优势更新教学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③教师教学教研活动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与过去相比,年轻教师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得以更充分的展现,使学校教学民主增强,教学研讨活力增加。在2008年10月份哈尔滨市举办的“教师教学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学校获奖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在50%以上,参加最后一轮宾县现场公开课的老师全是青年教师。

          不过带着惯性,课堂上以教师的“讲”为主导的现象还十分明显。就学校生源实际情况而言,确实存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虽然老师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但不敢“放”,一放就“散”的问题确实存在,或者说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难度更大。真诚希望上级有关部门、专家从基层普通学校的层面上、从教师教学所面临的实际困惑上,给以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以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的进行。

          课改的实施如大地复苏,恰似一股春风吹来,“吹皱一池春水”。虽然还有些许寒意残留,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满眼新绿,春光荡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所基层普通高中在课改中的经历、收获和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uh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