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过的话,对母亲,对孩子,尤其对女儿,没几句,以至于都能张嘴就来,成了父亲的口头禅和代名词。
例如,多喝水,慢点,出门在外小心扒手。。。。。。父亲四十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守工作岗位,一个不需要多少话语的,但是头上那顶矿灯为伴的平凡工作岗位,也许正因为父亲不善言辞,所以善于倾听,吃饭的时候,随便给妈妈说说,想买唐诗三百首,妈妈还嘴里念叨着,这么多书学校发了,还要买呀,过几天书就放在了桌子上。无言的表达,无声的惦念,却都在那些书籍的封面上显露着。那橙色的暖暖,至今闪烁在脑海的角落。
成年以后,妈妈变得越发唠叨,更年期的来临,并不是贬义,每个女性都要面对,与之对持的不是老伴,而是不听话的子女。奶奶过世那年,家里的妯娌互相矛盾,欺负妈妈,妈妈回来委屈,悄悄告诉我,你爸啊,又偷偷塞钱过去了,做好事还不落好名声。我一听炸毛了,下午开车送爸爸去车站坐车,去医院轮班。路上就毫无顾忌的张嘴质问,怎么又给那边钱了?怎么不顾我们这个家啊,这些年给的还少么,如父如兄的,给了也不说你给的?父亲是十几岁丧父,早早接了班,成了家,支撑弟弟妹妹读书。父亲也没说什么,说完这话时候,路边大卡车刚好鸣笛,那刺耳的鸣笛声可能冲淡了我的话语里戾气,等卡车尾部完全拐过去路口,他才开口:你奶奶不容易,给她塞点钱,买点日用品,趁着自己还能下楼走几步,去小超市买点。也算是哄哄她吧。我没有接话,我不知说什么,抬头从镜子里看到了父亲那默淡的眼神,正望着路边的常青松。那一刻,心里酸酸的。
结婚后,父亲学会了发短信,经常半夜发几条,不带标点和错别字不少的短信,每次看起来都要笑半天,还说智能机不好用,还是老式的好,一会发点新闻,一会发点政策,当然最多的还是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之类的。无声的言语,变成了短信里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你一条我一条,你说东,他回西,以至于通话变得那么僵硬和尴尬。我还在想,等他彻底干不动了,在家摇椅上晃悠着听收音机的时候,那是多少有点残忍的画面啊,岁月不败美人,岁月也不要对父亲太过残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