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五经,《易经》、《诗经》、《书经》、《礼经》、《乐经》。其中《乐经》已失传。《礼经》包括三部分:《仪礼》、《周礼》与《礼记》。仪礼是古代社会的各种生活礼仪,大概就是被人诟病的繁文缛节吧。周礼是周朝的各种制度。这两本书很少有人研究。《礼记》是把礼的精神做比较完整的说明,反而流传下来。今天所读的《礼记》是郑玄编注的《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其中包括《大学》和《中庸》。
我们熟知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却原来《大学》和《中庸》来自《礼记》中的两篇同名文章,由宋代儒士编撰而成。南宋朱熹所著《四书章句集注》中,“章句”指的是《大学》和《中庸》,古书没有标点符号,朱熹把这两篇分章分句,以自己的思想作注解,再加上他认为遗漏的章句;而“集注”则是把历代以来对《论语》、《孟子》的注解汇合起来。后此书成为明朝科举制度的教材。
三百多年后的明朝学者王阳明按照朱熹的做法格物时生病了,进而转入“致良知”的世界。所以王阳明特别强调要用古本《大学》,朱熹的《大学章句》第五章有问题。现在流传的《大学》分为《经》一章(孔子说的),《传》十章(用来解释经的),朱熹认为传十章中漏了一章,就根据程颐的意思自己加了第五章。
此之为《大学》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止于至善 大学第一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