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难寻(读《野望》有感)

自我难寻(读《野望》有感)

作者: syl花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08:28 被阅读0次

    今天讲了王绩的《野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诗人,曾三仕三隐,他喜好老、庄,及魏晋玄学,向慕嵇康、阮籍、陶潜,但他一直处于出世与济世的矛盾中。

    这首诗作于他归隐东皋后,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及起因,傍晚时分,王绩站在东皋的水边,不停地徘徊着,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何去何从,归依到何处。百无聊赖时,他望向远处——树林被秋色渲染,远山被余晖笼罩,好一幅山野秋景图!这里作者将秋色与山光相互映衬,透着一股幽寂的苍茫感,也许这种意境正好符合迷惘孤独的他吧。

    望向近处,牧人驱赶着牛群,猎人骑马带着飞禽回家。相对于首联的“欲何依”,颈联的“返”“归”却是一种反衬,牧人、牛群、猎人、马,这些人和物都有一个家在等着他们,作者却不知该归依何处,这个热闹的世界,没有他的位置,不是他的归依。我们可以想象孤零零的王绩站在路边,看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和物,那会是种什么心情。为什么他就不能像这些普通人一样早出晚归,过着村人一样的生活呢?他到底在寻找什么?

    尾联交待了答案,路过的人和物,没有一个作者认识,也没有一个人认识他,怎么办呢?“长歌怀采薇”,我就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采薇”用典,商亡后,伯夷、叔齐两兄弟,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采食野菜充饥。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现他要以伯夷、叔齐这样的隐士为友,暗示了他的隐士情怀。这句话,回答了首联“欲何依”,作者找到了自己的归依之处,那就是做想伯夷、叔齐一样的隐士。

    这就是王绩的寻找之旅,他在远望的秋色山光中寻找,却不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两厢喜悦;他在来往的人中寻找,却没有找到像对“嵇康、阮籍、陶潜”一样的向往和仰慕。庆幸的是,他被伯夷、叔齐的宁死不降的精神折服,此时,他笃定了避世归隐的情怀。

    不难看出,王绩在找什么,在找自己,“伯夷、叔齐”就是他要努力成为的样子,那就是他内心真正的自我!王绩找到了!

    这跟陶弘景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是一个道理。这是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的末尾句。陶弘景认为自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和他一起欣赏美景的人了。这样知音般的存在,就是自我的存在。能找到,真是幸运!

    我的自我在哪里?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难寻(读《野望》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x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