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就像中国美食离不开“烹饪”一样,中国的文化也必然离不开“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离骚》。于是,很多时候(应该从上学那时候吧)头脑中老是有一个老头,带着高高的帽子,干着一架马车,吟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徘徊在河边,口里念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个老头叫屈原,一个倔强的老头,一个不甘于屈服邪恶而又赤胆忠心的老头。第一句是出自《远游》,第二句出自《离骚》。
老头走了,舍身求法吧。我想,应该是这样!在忠诚与猥琐之中他选择了忠诚,在舍身与苟且之间他选择了舍身。应该说它就是体现出中国人的气节,包括文人的“情结”。
于是,后世就有了文天祥,包括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那个一把火烧掉了“国人精神颓废之根源”的林则徐和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有……
老头走了,因为他实在不忍心在看下去,他可以孤独的站在朝堂外高呼,可以彳亍在墙根徘徊,但他实在不忍心看到国破家亡的悲惨。于是,他悄悄来到汨罗江畔,抱着一块大石头慢慢的走下去,河水浸湿他的脚面,灌满了他的嘴巴、鼻孔,最终漫过他的帽子。
图片来自网络
他走后,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们除了其他的活动以外又有了新的仪式:一群人来到河边,包粽子、划龙舟以避免鱼虾破坏他的身体,喝雄黄、悬艾草、佩香囊以辟邪……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这个节日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祭祀,既是对“气节”的崇拜与传承,也是对英雄的悼念与哀思。
中国从来不乏英雄,所以,国人的崇拜观就是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从远古的女娲、共工、后羿到后来的孔子、孟子……乃至于后来的关羽、岳飞、文天祥……有时候真正拷问良知与道德底线的也恰恰就是在民族大义之间的取舍了。
不过,搞笑的是韩国(就是曾经被日本吞并,二战期间派出许多韩籍士兵到亚洲各个战场为非作歹助纣为虐的人称棒子国。注:此处客观但也有主观感情色彩)在2005年将“端午祭”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也只好在2009年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知道为什么,大胆猜测一下吧,老祖宗应该是不会高兴的!
端午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