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写些感想

作者: 空心木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1:58 被阅读47次

这几天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也许站在记者、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肯定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在《看见》里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沉重。

读《看见》,写些感想

还未毕业的时候,记得和妈妈看电视,看到央视的记者在采访,什么内容早已记不清了,唯有当时妈妈的一句话还记忆忧新,她说“你什么时候能够这样出现在电视上就好了。”我当时还点了头深表赞同。也许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根本不知道记者意味着什么?只是看到了一位在电视上有问话权的人的荣耀。当然最终,我也没有机会去做这个行业。人生中唯一一次在电台做节目,我都已经抖的手脚冰凉了。所以我很佩服能面对镜头的职业,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执着。为了真相为了让公众了解的更多更详细,作为记者就要往深里走往泥泞中前行,不说辛苦不说危险,单单是人心向善的执拗,可能就在阻挡着自己走下去直面黑暗。就如自序里柴静自己说的“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也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这个社会原来不是如表面一样美好,内里依然是暗潮汹涌。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被关在学校不能出门是那么安全。在世界卫生组织检查的时候,曾有二十九个病人被装在救护车上在北京城里转,医生和护士守着这二十几个病人时连最基本的隔离服都没有......看到非典这一期的时候,我看哭了。那年的春夏之交我还是个懵懂的高中生,即使非典期间都在想法设法走出校门转一圈。而在遥远的北京,这场攻坚战居然那么残酷,设施的落后条件的艰苦更是加剧了战斗的难度。农村的选举、土地的买卖、矿难的瞒报、环境的污染......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新闻我只是看标题简介,原来深入进去,会有那么多说不清好坏的内幕。好人会办错事,坏人会有苦衷,原来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灰色地段才是正常人应有的状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柴静说。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感谢我身边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为我铺就着一条鲜花之路。当我终于可以自己判定价值观的时候,才去接触一些真相。千帆过尽,我拥有的所有温暖和美好,感恩。

相关文章

  • 读《看见》,写些感想

    这几天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也许站在记者、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肯定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

  • 读《看见》感想

    《看见》这本书里说:“作为一个记者,你需要做到的是客观的叙述,而不是批评或者评价,因为那只是你的观点,并不代表大家...

  • 随意写些感想

    有时候,你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你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打扰到别人,担心自己在别人心里没有那么重要。于是你忍让,你退缩,...

  • 读《看见》后的感想以及思考

    柴静的《看见》已看完好些天了。知道她深入报道过非典、汶川地震、两会……等等大事件,从中也看出她是一个很善的人,执拗...

  • 练好“内功”才能快乐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写些东西,技术分享、观影感想、读书感想等等,那时候文笔还不错,毕业工作后,基本就没写过了,现在写...

  • 读《看见》――看见

    东拼西凑时间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完了这本书。 一.看见自己 第一章是柴静讲她初入央视。从一个文青到做一个做新闻的...

  • 简年4:优点 文字 束缚

    其实不知道写些什么,偶尔的感想也只是在某个瞬间,突然的灵感迸发。我并非什么擅于写文章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感想,...

  • 发现-迷失-找回自己

    写些无关痛痒的感想。 初入写作会有些沾沾自喜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写些东西出来。 写着写着问题出来了,且先不说有没有时间...

  • 积极主动,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2

    在写完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总觉得意欲未尽,觉得有必要继续写些对此书的思考和感想继续做一说明。本书的第一个习惯...

  • 有效阅读

    共读犄角镇奇幻事件录 边读边写感想,好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看见》,写些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dq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