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弗洛姆,是因《爱的艺术》一书,当时非常喜欢,后来陆续读了作者其他的著作,很受启发。《自我的追寻》,则是其中很喜欢的一本。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弗洛姆《自我的追寻》弗洛姆的思想特色是试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 ,二战以后弗洛姆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自我的追寻》是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也是他的代表作《逃避自由》的续集。
本书的目的,在于揭示人本伦理的价值,使人确信人本伦理行为的规范应以人性为根源;他鼓励我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发挥自我创造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 人性善与恶
什么才是善,什么又是恶?人性是善还是恶?这是一个千百年都未解决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恶,罪恶是无知导致。
斯宾诺莎认为,所谓德性的善,就是人性的实现,良好的德性途径是通过人对自己力量有效的应用,人真正的利益就自由,并对自己力量做有创造性的利用。
弗洛伊德则认为人是生存和破坏力两种同等实力短兵相接的战场。他认为这是一切有机生物所具有的能力,破坏性能力指向外界的目标便是本身的破坏性的区别,如果保持在于机体之内,特别是自我破坏为目的。
佛罗伊德的理论是二元性的,他没有确定人的本性,善良或邪恶,认为人是受两种相等的对立的力量驱使所致。
弗洛姆则发觉,一个人的破坏性和生活的创造性成反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破坏性程度和它创造性的受阻程度成正比。
所以作者认为破坏性的产生,是因为生活创造力的破坏和压抑,继而成为各种邪恶的源泉。
正常个人本身具有发展成长和具有创造力的趋向,这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这种力量如果不加以使用,就会形成功能的丧失和不幸,就会表现为心理病的症状。
比如人有使用语言和思维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受阻,叛变,会严重的受到损害;人具有爱的能力,如果/不能使用这些能力,那么他就不会发挥爱的能力, 那他就会遭受人际关系的失败。
一个人欲成为世界上的一份子,保持与他人关系,同时又能维持自己独特的本性,除了对他能力,创造性的应用之外,别无他途。
如果他不能这样做,便不能获得内在的和谐和完整性,而是烦恼不安和支离破碎,被迫脱离,自我逃避无能厌烦以及虚虚的感觉。
如果能不能过一种创造性和完整的生活,最显著的后果,就是过于神经症,每一种症状的患者有能力和阻碍其发展力量之间的冲突,本质上神经症艺如生理的疾病是一种斗争的表现,人的健康部分起而反抗有损害健康的部分。
人的的动机,产生于特有性格中各种混合的力量,每当我们有所选择时,分别具有支配效果的良善或者邪恶来决定。有些人的某些特性会比较强,所以别人只知道他的性格与当时的价格价值判断可以做出适当的判断和预测。
由此我们对于所谓的恶行,便多了一份理解,我们会明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力量的作用。假使我们跟他生活在一样的条件,也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由此对于一些罪恶,我们多了一份理解。
个人创造性发挥,是自由、美德、以及幸福的基础,理智的人必须具备进决心认清和培养基创造性所需的条件,并脱离那些阻碍,导致邪恶的不利环境因素。
人本伦理而言,并非在反抗邪恶和沉迷邪恶之间选择,而是对于人固有的天性,做创造性的使用。
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生物,是唯一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这种力量的生物,同时能够用他的认识来积极的参与和掌握本身的命运,并且能够加强行善来创造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真正的心声,是把我们召回到自我的境界是生活具有创造性,使我们获得健全而和谐的发展,使我们成为一个彻底能发挥潜能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创造性的应用就会增强他的力量,信心、幸福。所谓的道德便是如此。
二 创造性的爱
在生存的过程中,人基于自己与外界发生关系手段来发展自我的需求,获得同化事物以及自己社会化的过程。
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她人发生关系,他可以爱恨,他可以竞争或合作,他可以平等或压迫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他必须以某种形式来建立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特殊形式就表现出他的性格。
创造性的爱则是人格中一个重要的核心能力。
弗洛姆最著名的著作《爱的艺术》,对爱有这精彩的论述,本书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描写了什么是正直的爱。
人们往往认为坠入情网是爱的极点,事实上他只是开端,只是实现爱的一种机会。
人们认为爱是一种神秘的特质所产生,由于这种特质,两个人才能相互吸引,认为爱是一种不费力的事情。
然而这种情感,事实上只是人的寂寞和荷尔蒙产生的结果,这种爱情,只是一种短暂的幻觉。
一个人,要靠自己爱的力量才能产生爱,他们的吸引力来自于他们爱的能力,赋于创造性的去爱一个人,意味着对他的生活照顾和责任感,不仅仅是对其实体存,在而且对其成长和发展都有责任。
有创造性的爱和消极的爱以及冷漠的爱是不相容的。这种爱意味着劳苦付出,照顾他人的成长的责任。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完善的意愿。爱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感觉,更是一种行动,需要自律,战胜惰性和自私。
照顾和责任表示爱是一种能动性,而不是一种用于制服他人的热情,也不是一种用于影响人的影响力。
责任不是从外加在一个人身上的义务,而是自我认为对我所关切的一种要求的反应 ,任何反应因属于同一根源反映的意义就是回答负责就是随时准备反映。
如同母爱母亲为了孩子,随时应孩子的任何需求,她是无条件的,只要孩子的要求,目前就加以反映,所以这是爱的最高境界。
创造性的爱,同时也需要尊重和了解,如果缺乏尊重和了解爱,便会变质成为控制和占有。
所谓尊重就是能够看清一个人真正的面目,认识他的个性独特性,只有真正的了解一个人才能够尊重他,如果没有了解尊重照顾和责任,将是盲目的爱。
爱不是驾驭他身上的一种力量,也不是落在他身上的责任。
爱,是它本身的力量,使人自己和外界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使得这个世界成为他的世界。
也就是说,通过爱人可以获得动力,突破自己的界限,突破自己个人的局限,而与整个世界联系能力越强,则它的存在度越大,范围越广。
三 爱别人与爱自己
很多传统观念认为自私与爱是不能统一的一个人要想去爱别人,就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作者在书中却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爱人与爱己互不相容的见解是错误的,爱人就是爱己,自私的人恰恰不懂的爱自己。
圣经中说爱人如己的教义,表示尊重自己的完整和独立性,爱护自己也就了解自己,尊重爱护其他人是必不可分的爱,我自己与爱人和人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和自由的肯定源于他爱的能力,也就是关怀,尊重,责任感以及智慧,如果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爱的能力,他也会爱自己,如果他只爱别人的他根本不懂得爱,认清了爱情与爱人在原则上具有相关性之后,我们会发现其他人本质上就是爱自己。
通过爱他人,我们扩展了自己爱的能力,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关系,为我人生获得了巨大的情感动力,我们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爱他人本质上就是在促进自我成长。
自私的人只是照顾自己,只要为自己争取一切,不利于设施,只想夺取只是依照他个人的观点来看世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完整性,则他根本没有爱的能力。
自私与爱自己绝不统一,事实上两者是对立的,过分自私的人,他往往怨恨自己,他对自己缺乏兴趣,不表示关心。缺乏创造力,不愉快,她似乎关心自己,却徒劳无功,反而无法补偿他真正自我创造和自我个性的实现。
所以能够爱他人的人,皆能爱自己。真正的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它意味着关切,尊重,责任,爱以及智慧。它并非令人感动,而是积极的促进被爱的人以成长和获得幸福,他是发自个人本身爱的能力,通过爱他人,我们可以扩展自我,获得人生的意义,这是我们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
小结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
罗杰斯则强调“成为自己”。
弗罗姆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自我的创造性的应用。
其实三者讲的是一回事儿,人具有无穷的潜力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问题,然后创造性的解决,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得越充分,生命之花绽放得越充分,则越能感觉到人生的充实和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