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

作者: 红糖粥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15:29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听到这个别致的称呼,是网络通过大数据给我推送的某类杂志的某期主题。其意思说的是,雷姓家族在清代负责设计并建造皇家的陵园、宫殿,以至于在建筑这个行业内成为模范甚至领头羊,是为样式雷。

由此,我想到了故宫的太和殿。去年冬至那一天,太和殿内“正大光明”的匾额被阳光照亮,靠的不是直射的阳光,而竟然是殿门前一块地板石的反光,这样的巧思巧技被放到了网上,让一众网友大为惊叹的同时,也颠覆了我对建筑设计的认识(是的,见识浅薄,所以经常被颠覆)。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太和殿的设计和建造者不仅集土、木、工程、艺术于一身,还要对天文历法烂熟于胸,不然绝不可能能建造出这么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物来。

如果说在我的眼中建筑物只是建筑物的话,那么在“样式雷们”的眼中,建筑物则是融合了天、地、人的集大成者,它们不是简单的石块与木料,它们是在经过精心设计后能够体现出的万物大融。

正是因为紫禁城太过伟大,这也变相地让皇族戴上了神秘的面纱,与普罗大众相去甚远。

不说别的,单说斗拱便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轻易使用的,更别说代表皇权的黄色了。还得得《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我们的纪大人去一个一个地数和珅别苑门口石狮子胸前的璎珞数吗?可惜皇族再神秘也是人,脱离人群太久,将注定会被抛弃。

如今的建筑已经鲜用纯木结构,更遑论斗拱了,描金飞凤的彩绘可能只能在书里看到。

最近看了几本关于茶的书,尤其是《茶之书》对我触动颇大,冈仓天心把绘画、建筑、插花等艺术门类都归结到茶之一门中,让我不禁感叹艺术终究是凝结了人类所思所想后有所出的让人赞叹的事物。

茶与宫殿,都是艺术,它们皆来源于自然,不同的是,茶一直遵从于自然,而宫殿却一直在改造自然。所以它们的结局也大不相同,一个普众于世,另一个却成为了历史。

说起雷氏家族,除了这一脉外,还有一支制琴的让我印象深刻,那个叫雷威的,曾于风雪交加之日进山,就为了听松风取材。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虽是题外话,但又不外乎技与艺,这似乎又拐回到艺术这个话题上来。

杂志里的文章提到,样式雷一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有见出售其祖上制作的各种宫殿及陵寝的烫样(建筑模型),可见这门技艺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不得不令人唏嘘。再往深里究,别说清了,自古以来,匠人,都没法跃居于阶层之上,样式雷虽然闻名,其实也受到皇家诸多的限制。

关在笼子里的歌声,终究不及放于旷野中的嘹亮,服务于特定人群的艺术,也终究只是昙花一现,那些隐身于世的,才是真正的有容乃大。

相关文章

  • 样式雷

    巴黎圣母院的那把大火,让我想起「样式雷」 在「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师」一书中,这样描述的:在清朝(1644—1911...

  • 何谓“样式雷”

    “样式雷”指的是清代一个著名的建筑世家,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雷姓世家专门负责给皇...

  • 海淀的故事(三十一)槐树街儿和样式雷宅院

    海淀的故事(三十一)槐树街儿和样式雷宅院 小留流第141篇 来来,我们接着聊聊槐树街儿和样式雷,不过聊之前,先更...

  • 海淀的故事【96】 五雷的蹉跎

    海淀的故事【96】 五雷的蹉跎 小留流第195篇 我们接着聊聊“样式雷”家族的“四雷”,雷家玺接任“掌案”后更是...

  • 海淀的故事【99】 七雷 补发(1)

    海淀的故事【99】 七雷 小留流第198篇 “样式雷”建筑世家传到第七代“雷延昌”这里,曰:“七雷”,生于道光二...

  • 中国红茶的“样式雷”

    △润思祁门红茶老厂房△ 4月3日,《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一书在故宫首发。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

  • 海淀的故事【173】 海淀鲁班庙

    海淀的故事【173】 海淀鲁班庙 海淀老头儿第285篇 话说样式雷家族在海淀一猛子扎了二百多年。从二雷,雷金玉...

  • 海淀的故事【99】 七雷 补发(3)

    “七雷”雷延昌,虽然再创了样式雷的辉煌,也随着大清的风雨飘摇,退守北京城内。海淀槐树街雷家老宅早已变成了出租房,如...

  • 海淀的故事【100】 龙剑堂

    海淀的故事【100】 龙剑堂 小留流第199篇 据“朱启钤”【样式雷考】:雷景修所撰【雷氏支谱世系图录】边栏刊有...

  • 海淀的故事【99】 七雷 补发(2)

    雷氏家族最后的足迹留给了“三山五园”里的清漪园,“七雷”缔造了“样式雷”家族最后的辉煌。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样式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fj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