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典的作品,我一般存着一种敬、畏的心理,从不愿轻易尝试。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失望,而最重要的是害怕击中自己的灵魂,承受不住。
再说这部作品,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前些年,徐静蕾导演拍过同名电影(也没看),再之前,做ppt时还用过同名音乐做背景,所以与之也算有些渊源了吧。
因为时间的关系,大约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没有看完,但我觉得,这已经够了,我怕再看下去,我会控制不住自己,前面的这些内容已经让我无声地抽泣了。
这个陌生女人在信的一开始便说,“我最爱的人”,“我的儿子,在昨天因流感去世了”,而她也可能因流感结束生命。因为一直展示的是信的内容,没有阅读者的描写,这让我一度以为只是一封寄错了的信件。
再来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位女士临终前写给作家的信。收信的这天,也刚好是这名作家的生日。在这封信中,女人详细阐述自己对作家的爱,从少女时青涩的爱恋,到后来的一次次追逐,无不让人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与卑微。
第一次见面她13岁,懵懵懂懂,却已播下了爱的种子。16岁,跟父母离开这座城市。18岁为了回到有他的城市,果断离开自己的家,过着简单的生活,夜夜守候他的归来,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他的女人。然而,作家是“无情”的,他压根不知道这位看似随便的女人,到底是有多深情,所以,他“照旧”的忘了她。
女人怀孕了。她开始把感情一心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独自抚养他长大,她让他们的儿子上最好的贵族学校,她要把他们的儿子培养成像作家一样的优秀伟大的人。但她不要结婚。追求者络绎不绝,然而她的内心还是只有“他”一人。
一次偶然又必然的机会,女人再一次在酒店里遇见了作家,他被她所吸引,她抛弃一切随了他。女人一直在心底呼唤“快认出我来,快认出我来。”,然而,男人只是在他的手提袋里放下了过夜费。女人堪堪地收下,并问他要了,蓝色花瓶里的白玫瑰。那白玫瑰,恰是第一次做他的女人时,男人送给她的。这以后,男人的每个生日都会收到白玫瑰,却不知何人所赠,也不甚珍惜。这一切,对女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但,她还是没有勇气告知他一切。临出门时,管家认出了这个满眼含泪的女人,这更反衬出女人爱的卑微。
这个陌生的 女人,一直独自享受着爱情的苦与乐,伟大且卑微。
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快速翻看最后一页:作家好像有些记起了“她”,但,会不会去找她呢?从前面的文字看,她病得很重了,加之儿子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这封信又延误了时间,女人可能已经死去。最重要的是,女人之所以要在写封信里向他坦白一切,大概做好了,永不会见面的准备了。但是,如果的如果,作家一时感动,决定去找她,能找到吗?
生活,不像电影,可以充满无限巧合与可能。开放式的结尾,是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能让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并且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