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黑塞作品《悉达多》,主人公悉达多为寻求生命的本质,从贵族青年到苦行僧,到纵情享乐的赌徒到渡人渡己的船夫。他多重角色转换始终在寻求世间大道,最终发现不在书里,不在佛里,而在河水里,在自己的心里。
全书名言佳句甚多,对以下几句感触颇深:
认识缘由乃是一种深思 。
如此听凭内心的召唤而非听凭外在的命令是善的。除了时刻等待这声音的召唤,再没什么行为是必要的。
情欲、贪欲和惰性,以及他最蔑视、时常嘲笑、视为最愚昧的唯利是图俘虏了他。
他已多久没听见这声音?已有多久毫无精进?他走过多少平庸、荒芜的路。多年来,他没有崇高目标,没有渴望,毫无进取。他贪猥无厌,餍足于可怜的嗜好!多年来,他一直在浑然不觉中试图且盼望成为世人。可他的生活却因为他怀着别样的目标和忧虑,远比那些孩童般的世人更加不幸和贫穷。
我由是想到:反思凡事发生必定与我有关;静心等候心底的声音;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天天在路上奔波、上课,对所讲的内容,熟悉的凭沉淀讲;不熟悉的,用案例讲,即兴搜索大脑库存。
这过程很多时候是紧张的,准备不足,难免心虚。紧张会消耗更多的体力与精神,所以容易疲劳、容易累。累了,自控力下降,忍不住看视频寻求短暂的消解,但很快就被画面、声音里暗藏的营销钩子抓进去,无法自拔,一两小时过去了。
浪费了时间,更加自责,更焦虑,睡不着。
三地教学任务排在那里,两地论文指导等在那里。我就像一只木偶,天天机械的做着这里,想着那里。好似开车,开开奔跑,润滑油/冷却液,转向机油不足,混身被磨得伤痕累累,全无乐趣可言。
要让这机器顺畅运转,润滑油必不可少,于我,那是从容的心态。
充分准备是前提,恰当衔接是关键。还如行车,一旦脱轨(迟到),万劫不复。
周末时间,没课的上午时间,都是准备时间。注当下,不想着股票、论文啥的。
很久没有静下来,想想自己生活的意义;总结得失一一自己在忙碌中,究竟有没有成长?
兰花入眼帘,它啥时发了新芽,长了新叶?
春雨朦朦,垂柳依依,慢下来,从心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