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100多岁时得了重病,眼看就要驾鹤成仙了。这天,来了个游方郎中,诊完脉竟对孙思邈说:“大喜啊,老爷这是身怀六甲,马上要生孩子了!”孙思邈却因此和他成了忘年交!
药王孙思邈精通医术,救的人成千上万,老百姓把他称为活神仙。可谁知这活神仙100多岁了却得了病,吃了自己开的药不但没见效,反而越来越重了。

药王奶奶十分着急,想找人给他看病。可找人治病,找谁呢?她突然想到,药王的徒弟们。药王的徒弟,最小的也有60多岁了,行医这么多年,倒也有真本事。
话说徒弟们一听药王病了,都麻溜地放下手头的事,直奔药王府。大家见过师娘,便去看师傅。别看这些人,平日里被人好好供着,可在药王面前却一个个恭恭敬敬的,大气都不敢出。
大伙儿诊完脉,都认为药王的病是风寒引起的,又思虑过度,才会越来越重。一伙人商量了好久,斟酌又斟酌,才开出了方子,又拿给药王去看,药王点了头,才抓药煎药。可药王吃了药,不但病没好,连饭也不想吃了。
气的药王奶奶把徒弟们都赶跑了,药王也觉得没了指望,床上一躺就等着驾鹤成仙了。

谁知这天药王门口来了个游方郎中,穿得破破烂烂,腰里还系着一条草绳,手里拿着个串铃,哗铃铃,哗铃铃的,来回在药王门口走,还大声吆喝着:专治各种疑难杂病,药到病除,神仙一把抓。
一开始倒没有人注意他,可他就认准了药王门口,来回晃悠,看门的好也不走,给他钱让他去别处吃酒,还被他骂了一顿。
看门的便说,你知道这是谁家吗?药王爷门口,还轮得到你撒野?
游方郎中呵呵一笑说:“没有擒龙手,敢闯龙宫吗?我就是要给药王爷治病,给别人治病,我还不干呢。”
两人吵了半天,游方郎中长叹了一声,说:“我这也是多事,白跟你费了这么多口舌,告诉你们家管事儿的,明天我还来。

药王奶奶知道了,便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说不准是个深藏不露的,明天他来了把他请进来。药王奶奶提前和药王爷爷商量了一下,药王也只能当死马当活马医了。
第2天那人果然又来了,药王奶奶叫人恭恭敬敬的把他请进屋,让他进屋为药王诊脉。
谁知那人却说,不用进屋,我用悬丝诊脉!说着就把腰上的草绳解了下来,让丫鬟把绳子拴在了药王的脚脖子上。
大家都看得一头雾水。没一会儿,郎中说,我已经知道药王爷的病情了。说着便朝药王奶奶做了两个揖说:“恭喜老夫人!贺喜老夫人!你家老爷身怀六甲,要生孩子了。”
药王爷一听,气的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叫人把郎中轰出去,谁知郎中早跑到院子里去了,还说就等了三天后吃喜面了。
那个郎中走后,药王急地上直走,丫鬟端了茶过来,惊喜的叫了声:“老爷,你什么时候能下床了?”
药王爷也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能走路了。过了一会儿,药王又觉得肚子饿,吃了一碗粥。
药王十分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天后那人果然又来了,这次他恭恭敬敬的向药王行了礼,说到我叫刘河间,听说药王您身体不适,感染了风寒,估计把病情复杂化了,你把所有的病都想到了,结果郁结在胸,而你的学生走的也是你的路子,所以治不好你的病。我故作张狂,惹您生气,气动则血行,血行则病散,所以您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药王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说:“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自那之后孙思邈和刘河间变成了忘年交。”
故事改编自《民间故事》在医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有医不自医不医,因为关心则乱。而药王开始却恰恰犯了这一原则。
其实,很多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其中,便被局限了,而身在其外的人反而看的更透彻,也才能快刀斩乱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