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记录】我的童年生活之玩具篇做“子儿”(2023.2.23)

【生活记录】我的童年生活之玩具篇做“子儿”(2023.2.23)

作者: 与谁闲坐 | 来源:发表于2023-02-23 11:02 被阅读0次

今天口语交际课《走进他们的童年时光》,让孩子们采访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时光。

课上,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采访长辈,就用采访老师打个样,这一搞,学生非常有兴趣,小组合作相当愉快,有人说问题,有人记录,效率挺高。

让一组展示提问,我来回答,其他人观察提问者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再进行讨论。孩子的表现可圈可点,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提问像掀开了记忆的大门,尘封的记忆被一一激活,一幕幕的出现眼前。

孩子们问老师小时候的玩具是毛绒的还是电动的,我一下子就笑了。既不是电动也不是毛绒,玩具,都是自制的!

取材非常随意,有时候是一根树枝、一片树叶,把自己装扮成带着草凉帽、吹着树叶哨子的模样;有时候是雨后就地取材的一块泥巴,团成一块后,像做窝窝头似的压出窝,摔在地上,泥巴有多大的洞,对方就补给你多大的泥巴,直到一方泥巴输完;有时就是一片废纸,叠成三角形在手背上翻,掉下来多少就是别人的,有时候叠成四方形,在地上用自己的四方“面包”搧打对方的,直到别人的随着风翻过面为赢。如果说最高级的玩具,那应该是花钱购买的弹球,地上划线或挖洞,然后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相碰或进洞为赢。

可是,作为女孩子,最喜欢的还是抓“子儿”。这个“子儿”可以是杏仁大小的石子,可以是带壳杏仁,但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想要玩只有自己制作了。

自己做往往有两种选择:用泥巴捏成指甲盖大小的正方体,然后可以晾干就可以用。这样的“子儿”易得但不经用,泥巴干了往往易裂,裂开后功夫白费。

另一种就是用瓦片自己磨成小小正方体。首先要在村子里的垃圾堆里寻找合适的碎瓦片,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那个年头即使是碎瓦片,只要凑活能用,也没有人随意扔了它。能找到的就是很小的碎片,用一块石头或砖块把瓦片砸成比指甲盖大一点的瓦块,这其实也挺考验人,位置没有选准一次次改造费时不说,最怕用力过大或位置靠里往往就空亏一篑砸的太小,不能用了还浪费了材料,需要再次开启“寻宝”模式。

基本改造的符合要求了还有下一道工序——磨制!在哪里磨制呢?村子里的电线杆!那时到处都是土坯房,只有电线杆是水泥的,可以更好的摩擦瓦片,磨成方正的正方体后就可以组队玩耍了。

这种费尽心力的玩具怎么玩呢?两个人可以玩,多人也可以玩,规则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变的是扔“子儿”到空中后抓地上的“子儿”后再接住空中的“子儿”,考验的就是眼疾手快的能力,怎么会没有受益呢?虽然手上往往沾满尘土,可是,拥有快乐和脏兮兮的手比起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四十年后的今天,炎炎夏日的午后和小伙伴坐在浓荫下、伴着知了鸣唱玩抓“子儿”的情景依然眼前,那份快乐、自由的心情依旧可以温暖今日的我。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很庆幸生长在物质虽然不够丰富但是快乐没有打折的年代,也感谢孩子们的采访让我再一次重回童年时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记录】我的童年生活之玩具篇做“子儿”(2023.2.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wz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