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故里管窥中国,看鲍鹏山讲文化
国人也许对鲍鹏山这个名字不陌生,毕竟在央视《百家讲坛》中主讲的《新说水浒》也是引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探讨。在看他的书的时候,觉得这先生很有意思,解读这些经典的作品你,可以从现代人思考问题的视角出发,不是按部就班地解读,而是打破传统思路,将那些复杂的故事做了简单的人性内涵体现。鲍鹏山新书《典故中的中国》也秉承了这种方式,遵循先秦诸子的事迹行状,将先秦典故里所蕴藏的种种智慧给了独特的理解。
记得之前鲍鹏山以学者的身份告诉我们一句话“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那时候觉得他对人性的观照是相当透彻的,像我们人生中的一些典型的故事,和人世间的各种智慧哲思、人性善恶等,其实都可以在经典文学中找到相应的智慧指点。而《典故中的中国》也是这么做的,非常经典的九则典故,却可以让古典世界异彩纷呈一窥人生的重要命题。
追溯这个文化的源泉,我们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处世智慧正是老庄的哲学,在“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庄子的通透和逃避,其实透露着中国人典型的人格?而在春秋争霸,已然进入斗争不休的时代的,“管鲍之交”之间还是留存着人类最原始和最纯粹的中国式友谊?也许文人的一种侃侃而谈只是我们对当时的窥见,但是,在这些流传千古的典故中,他们其实寄托这华夏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解读《典故中的中国》里的这些典故,其实有很大的成都市解读中国人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密码。
而鲍鹏山,找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解读的点。
翻阅“九说中国”丛书,其实最有意思的还是《典故中的中国》,仅仅只是九则典故,却可以借此来启迪人的智慧,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了人类自己的个体的自觉。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人与宇宙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才被我们所认知的,在那个世界里,我们留存的文化始终还是我们所渴求的这个世界应该要有的态度。
比如以最经典的典故为例,“杏坛讲学”讲述的正是中国人文化的传统中所尊崇的至圣先师,也许从一定的程度上看,中国人没有宗教与外国人的宗教完全不同,儒学不以宗教的形式存在,却完全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和寻求的衣服。也许儒学、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最值得我们印证的,其实应该是入学。所以“杏坛讲学”追溯的便是这一点。孔子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时代认知,从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等人类的智慧,认定了“仁”是礼的核心,真正地让只有11705个字的《论语》成了中国人的国书。
再如“庄周梦蝶”这个带着浪漫哲学色彩的典故,我们追溯这里的故事,完全可以看到其飘逸超脱,而道家的思想成于先秦百家之争鸣。逍遥游是《庄子》这本书最经典的解读,而原义思想的最根本所在正在于思想和生命的自由,他们在在灵魂上给每一个华夏子孙构建了自由翱翔的世界。再如杏坛弦歌、楚王攻宋、城门立木,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国人所熟悉,但是又奠定了精神基础的故事。
也许捧着这样的书,你完全可以窥见一个宏大的世界的,不妨和我一样,读读《典故中的中国》,从典故里管窥中国,看鲍鹏山讲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