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思维(想问题)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些简单联系而产生的。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
儿童思维过程分为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与概况三个阶段。
01
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婴儿期就可以进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既可以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综合与分析,又可以利用这个过程发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向孩子提问题,“狗有几条腿啊?”“猫有耳朵吗?”“你的头上都有什么?”等。孩子到了3岁左右,可以指出图画中缺少的部分,让他填图、拼图、做找错误的游戏;或者拆毁玩具,然后让他拼好等等,这都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02
比较能力的培养: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过程。通过比较,我们才能区分不同的事物。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孩子懂得认识事物的生活实践时开始,引导他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如“两棵树哪个高哪个低?”“两只碗哪个大哪个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较的内容应从事物的单一特征的比较过渡到多种特征的比较。对孩子多进行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物之间的比较及实物分类的游戏等。
03
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并与非本质属性分开的过程。例如,我们对苹果、梨子、香蕉、菠萝等东西进行比较后可以提出“水果”的特征并把形状、颜色等特征与这一特征区分开。
如何引导孩子善于思考?
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父母首先要善于、及时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再者,就是能利用智慧激发孩子心中的好奇心。这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迪生,童年是个淘气包,就为了满足看看“将能发生什么”的好奇心,6岁时,竟点火烧了他父亲的仓库。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厌弃他,而是通过引导,把爱迪生的好奇心带到创造发明的康庄大道,使他成为具有1091件专利注册的“发明大王”。培养小儿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其智力发展也是一种开拓。
01
孩子在1岁左右,如果拿着某个玩具聚精会神地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我们就应及时地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启发他尽兴地玩。如果孩子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不但要夸奖,还要鼓励他再想想多用几种方法来玩。
02
应尽量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使其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从而不断丰富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引导孩子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外表,还要观察它的功能等。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是智力的精华。独创性强的孩子在思维的过程中比较客观、实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主见、观点、自信和乐观。
03
培养孩子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提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是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阻挠孩子自由发挥的想象。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并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对大人的话百依百顺的习惯。
04
发明家的个人传记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给孩子读读他们创造发明的过程,让孩子崇拜他们,学习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孩子的求新观念。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的办法去做老的事情。
05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轻易帮助他解决某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至于是否能让事情做得完美,相对来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这样不但能养成孩子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还能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
【本文章由新密润硕教育编制】
编制人:郑柯
代言人:郑小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