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2016年就像一匹白马,刚刚还轻抚马背,滋溜一声它就跑的无影无踪,只剩几根鬃毛还被我攥在手中,怔怔站在原地,半天才醒过神。
这篇总结,原谅我又拖延到现在才出炉,就捡主要的事件聊聊吧。
- 创业
结果已经不可追了,时间点不合理,团队不够成型,业务模式不够接地气,虽然这里面有些因素自己不能控制,但是回头看看,确实可以个人的努力还可以做的更好。那段时间其实蛮锻炼人的,等于好好上了一次商学院。有幸接触到国内一些顶级风投大佬,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晨兴资本的刘芹,对各种互联网相关商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看人的犀利,绝非等闲之辈。徐小平老师则是言辞颇为辛辣直接,拉着一帮投资经理和我们过会的时候还谈笑风生,时不时地说个段子,但一点也不影响人家的风度翩翩。 所以后来有感而发,就写了顶级风投的宿命。
- 职业
之后则做了一段时间To B的数据产品,创业公司大小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应该说,自己接受offer之前还是欠缺思考。而我的思维模式和技能集合(英文叫mindset和skillset)是不适合事必躬亲的,需要有人配合。此外,在我来看,早期To B的产品负责人一定要直接和大客户那边去对接,了解人家所有的业务需求和场景,然后再去梳理产品需求,再进一步和研发讨论技术架构。当然,这事不容易,不同的客户需求都是千变万化,哪怕之间有一些共性。
再加上个人一些特质,比如实在不喜欢把产品做成了case by case的方案,比如还是喜欢做C端的业务,喜欢手中有海量数据然后去发掘商业价值。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友善分手。江湖不远,出门还是朋友嘛。
现在从事数据变现相关的项目,细节就等来年再回顾吧。
- 写作
之后有个空档期,于是用来做自媒体和社群。写作方向慢慢聚焦到大数据和互联网这块,具体是数据分析的方法论,以及数据驱动商业的经验。但是我那种理性和感性并存的类型,双重人格,时不时也会写一点感性的东西,重新体察和咀嚼过往的人生,别有一番滋味,也是收获和成长。
写作平台是公众号,简书,知乎专栏和头条号都有,账号统一为泰阁志。
抛个不算出彩的数据指标(根据微信后台):
- 40多篇文章(我还是没习惯每天都写,这一点要向许多自媒体朋友学习)
- 20000左右的有效阅读人数(类似网站的UV)
- 40000左右的有效阅读次数(类似网站的PV)
4)平均每篇有500阅读人数,然而这里用平均数没啥意义,写作也是讲究长尾效应的,一篇爆款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间因缘际会,和一些出版社达成了初步的翻译合作意向,就业务能力要求,我基本够;但是翻译书对精力要求颇高,目前还是专注当下,等翻过年闲一点再试水。
- 社群
创建了一个200多人的数据分析微信群,以及近1000人的新生大学数据分析社群,定位是普及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及入门的知识集合,管杀还得管埋嘛。
同时,也在筹备一门数据分析的线上课程。因为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好,拖延症没彻底治愈,目前还在筹备,期待月内面世。
- 新生
这里的新生有双重含义。
首先是自我的心智上的新生,借由自我不断学习,加上社群的力量,对生命的真相更加接近,也知道如何把握今后的人生。今后不至于以前那样浑浑噩噩,做欲望的奴隶。
其次,也是今年重要的收获,升级为人父。新生儿是圆融贯通的生命,看着孩子,就觉得拥有了全世界。初为人父的感觉都是共通的,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那就是:
我对自己在之前的生活中所扮演的各个角色都很不满意,不客气滴说,自我评价都不及格,无论为人子女,为人夫,为友。最大的原因是心智不够成熟。感谢小天使的到来,让我可以选择去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我知道,这不容易;然而,这于我是必达的使命,无所畏惧。
- 关于2017
我们一定都会更好的,因为找到方向的人,只要持续践行,能差到哪去呢?
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