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
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福尔克·格莱维尔
这首诗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卡拉尼什喜欢的一首诗,并且他的著作《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书名也源自此诗。
保罗.卡拉尼什保罗.卡拉尼什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也是一名作家。他取得了斯坦福大学的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剑桥大学的科学医药历史与哲学的硕士学位,并且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最终获得了美国神经外科学会研究领域的最高奖。
当功成名就之时,年仅35岁的保罗被诊断为肺癌,2015年3月9日离开人世。《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保罗.卡拉尼什在生前的最后几个月写完的,更确切的说,他还未完成此书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最终此书在他的家人努力下得以出版,而这也是他临终的遗愿。保罗讲述了自己的一生,通过文学和医学的角度向世人阐释了他对生理、道德、生命和死亡的认识。
01 医者的内心冲突
保罗.卡拉尼什在耶鲁医学院学习期间,解剖尸体对保罗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为捐献者曾经是鲜活的生命,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人体器官,对于亡者的敬畏和医生的职责让他对于生死的认知在内心不断的碰撞;
当保罗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之后,见证了太多的死亡,这让他不断的思考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内心深处产生了忧虑:我怕自己即将成为托尔斯泰笔下那种很典型的医生,沉浸于空洞的形式主义,诊断时只会生搬硬套,完全忽略更大程度上的人性意义。
保罗的同事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了并发症而去世,当天晚上他的同事走到了医院的楼顶,一跃而下,以此来解脱内心巨大的压力。这让保罗开始思考医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对于神经外科的医生而言,每一次手术都在千钧一发之间。保罗每天都需要为了病人去和死神做斗争,
虽然保罗内心深处知道即使这次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最终某一天病人还是要死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竭尽全力。
医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也有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的情感。当出现医疗事故或者无力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的时候,医生内心的责任感转变为强烈的愧疚感和自我责备,而灵魂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被撕开。
看似医生掌控着病人的生死大权,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一直有无形的枷锁,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归根结底医生并不是死神的对手。即便刚开始医生就知道自己会输给死神,但是也要奋斗到底。
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所说: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02 审视人生
当保罗意气风发之时,一张CT片彻底改变了保罗的人生轨迹。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他已经看过太多病人的CT片,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拿起自己的CT片,并且诊断结果是肺癌。
在《当呼吸化为空气》中,保罗写到:人一旦遭遇顽疾,最需要小心的,是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你努力思考自己到底看重些什么,答案也会接踵而至。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看重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们被无形的大手推着往前赶,根本来不及回望自己的脚印,就此一步步迈向生命的终结。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呢?
保罗写道: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记得在小学的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那时的我们只需要背过这段话就行,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迈向了中年,甚至老年。
有时候无意之间打开手机,发现某个人离开人世,内心感慨生命是如此脆弱,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先到来,终究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跑道上和死神比赛,虽然会输,但至少一直在跑。
03 自然中的生死
保罗曾经在医院的妇产科进行实习,见证了很多小生命的诞生;
当他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时,又见证了太多的死亡;
当生死交融在一起,似乎感性与理性对保罗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他在《当呼吸化为空气》中写道: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这是你和你身边的人需要接受的现实。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且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这种偶然性也在不断的增大。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新生具有偶然性,而死亡却具有必然性,谁也不能脱身其外。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的存在,不过是永恒的生死两端中,最短暂的瞬间而已。
每个人都是地球中70亿人类中的一员,而人类只是地球上1000万物种的一个。而地球是银河系大约1000亿颗行星中的一个,而宇宙一共有大约2万亿个星系。人的寿命只是人类历史约3000分之一,而人类历史又只是地球历史的2万分之一。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命只是历史的瞬间,而且不管我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对历史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
记得陈丹青做客《圆桌派》,提到自己母亲的死亡就如同一条狗死去,没什么好说的。
保罗写道:死亡既带着浓烈的个人色彩,同时又丝毫不带个人色彩。
对于个人而言,死亡就意味着一切。但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看,一个生命个体的死亡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自然法则,既现实又残酷。
04 生死的态度
汶川大地震柴静在《看见》中记录了汶川大地震,面对巨大的灾难和众多的死亡写道: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
除了忍受,与死亡和解,与自己和解,谁会有更好的办法。
正如保罗妻子在《当呼吸化为空气》的后记中写道: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与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在瑞士苏黎世有一个“自杀诊所”,主要为绝症患者提供死亡的服务。在诊所里面,病人会在医生的协助下,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拿起水杯和药片或者打开输液器的开关,然后在平静中“安乐死”。至今已有上千人在这个诊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他们而言,有尊严的活着与有尊严的死去变得同等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西塞罗在《论老年》中说道:一个老人既不可以寻求死亡,也不能去拖延死亡;它总会在某个时候到来的,必须泰然地去接待它。
加缪说: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蒂,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说: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死态度,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05 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希特勒统治期间,作为犹太人的他被关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家人几乎全都死在了毒气室里,只有他和妹妹幸免于难。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绝望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且在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道:
发现生命意义的途径有:
(1)创造、工作;
(2)体认价值: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3)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
在《当呼吸化为空气》中,保罗写到: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单纯的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而已。在生命的终点线前,回看人对虚名浮华的追逐,会发现这些都只是捕风捉影而已。
即使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保罗依然坚持在手术台上去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是他作为医生的使命,也是人生意义所在。
对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而言,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心理医生毕淑敏说: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探索的旅程,在幸福与痛苦中成长,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保罗与女儿《当呼吸化为空气》记录了保罗与死神斗争的一生。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保罗在与时间赛跑,他把自己对生死的认知以及临终前的醒悟告知世人,希望世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不要在我的坟前哭泣》
请不要站在我的坟前哭泣,
我不在这里,我不会睡去。
我是千万缕吹拂的微风,
我是簌簌落下的纷扬雪雾,
我是田野上低垂的谷穗,
我是朦胧的温润秋雨,
我驻足于清晨的安宁,
我流连于飞鸟盘旋的翼间,
那瞬息万变的灵动。
我是夜间星辰的光辉。
请不要站在我的坟前哭泣,
我不在这里,我不会逝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