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相亲无数,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多社交平台,循规蹈矩地工作,单位外面的人认识的很少,公司内部的女孩已经筛选好几遍,所以找女朋友只能靠相亲了。
记得第一次相亲,还是在25岁那年,工作刚从县里调回市里,父母觉得我该找女朋友了,于是托人介绍。
记得女孩在交通局工作,父亲好像还是交通局的领导,家里条件相当不错。
那时候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也希望我找个条件好的。
记得是一天晚上,去的媒人家里,媒人是父亲的朋友,父母都想看看女孩,所以我们全家三口一起来到了媒人家里。
女方那边也不含糊,父母也跟着来了,简直就是一次大聚会。
现在看来好像难以想象,相亲还用的着这么隆重,直接把男孩女孩的联系方式留给对方,你们自己去联系就行了。但当时相亲,双方父母都要看对眼才行。
大家唠着家常,像很久不见的老朋友,时不时问问我们两人一些情况,大部分时间都是听着大人们在聊天,彼此只能看看长相是否满意。
就这样,双方聊得很开心,其实更多地是在两个家庭的相亲,当时家庭条件还是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双方家庭都很满意,女方对我本人也算认可,女孩长相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很端庄稳重,话不多,可能本来就没什么说话的机会。
最让我反感的就是他们全家都是县里的口音,非常难听,我心想,这要成了两口子,每天跟我说难听的方言,非把我熬煎死。所以我一口就回绝了,为此父母还做了我不少工作,女方条件多好啊,父亲是领导,母亲是公务员,以后没有负担。
年轻的我哪能听得进去,坚决摇头不同意。现在想想真的是很幼稚,连口音都能成为择偶的标准。最讽刺的是我现在的媳妇居然也是那个县里的人,岳父岳母成天说着方言,时间长了好像也没什么,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