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生活疲惫、工作厌倦的时候,我总想起高晓松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苟且”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菜米油盐酱醋茶;“诗和远方”就是理想的生活,心灵的归宿和向往。
电影《朝圣之路》里有一个情节:“您走过朝圣之路吗夫人?”“没有。年轻的时候,总是太忙。现在,我又太老。”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多少的遗憾啊!
诗和远方是很多人的向往。但很多时候,低微的收入、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家务成了我们不去追寻远方的理由,灵魂的惰性阻碍了我们远行的脚步。
我们学校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人称才女。有一次和她聊起读书的话题,她说“我喜欢读书,读书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读书能让自己的心灵远行。” 她介绍说,刚毕业时,她才18岁,正是做梦的年龄。分配在一个乡村小学教书。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又没有同龄的朋友,闲暇之余,唯有读书可以排解心中的寂寞。刚开始,只读小说,与小说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后来,教古诗词的时候,觉得单纯的讲一首诗,总有什么东西没讲出来,不能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于是就读《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和所能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作品来读。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的课上的精彩起来、丰富起来。读到一些边塞诗的时候,很想了解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戍边的艰苦。于是就又买了一些地理方面的书籍,进而读旅游地理学。漫漫的,她感觉自己的思绪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驰骋。她说,心灵走的很远,感觉不到忙碌生活的困扰。有了孩子之后,她依旧手不释卷读书,读童诗、童话、寓言,读历史、文学、哲学。她说,读书就是和大师对话,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因为读书,才有了诗和远方,她更爱自己的学生、更爱自己的工作,生活从此不再寂寞。
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是通向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道,它除了能解决人的生存之外,还能给心灵以慰藉,让人真正地拥有幸福。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人们都会有舒缓情绪、忘却烦恼的深切感受。
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中第一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关于阅读,新教育有五个基本的理论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由此,我终于理解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真正意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不忘初心-理想的生活、心灵的归宿和向往,要不停地专业成长,让自己的灵魂领略远方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