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见孩子的需求
讨论:怎么看到孩子需求?
1、首先明白这是孩子的需要还是自己的需要,确信是孩子的需要。(学习的人就是不一样哈)。
2、既然是孩子的需要,我家孩子今年16岁,16岁的男孩他需要什么呢?吃喝玩乐、学习睡觉交朋友,就像杨老师讲的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当成长的环境和需要和谐一致时,什么成绩啊、名校啊都是生长的衍生品。父母所创造的教育目的也就实现了。
二、成长之外别无目的
讨论:怎么做可以让孩子自己努力成长?
从昨天晚上杨老师的专业课之后,我觉得以后问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先在自己心里默念“这是我的需要还是别人的需要呢?”时刻警醒自己,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任何以我的需要为前提的需要都是自私的!
我如何做可以让孩子自己努力成长?这是一个有假设目的的命题。就像我们在努力控制情绪的时候,问我有没有情绪是一样的。
约翰格雷:所有有生命的物体,是以生长为导向的,是一个过程。
杜威:教育即生长。
周国平: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它们愉快的吸收着水分、空气、营养,你问它们为什么这么愉快呀?它们说,吃饱了喝足了,空气这么清新,大地这么肥沃,为什么不愉快呢?我不考虑是否结麦穗的事啊,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如何做孩子可以让孩子自己努力成长?我做我的,孩子做孩子的。在他的物质人(水、空气、土地)得到满足,精神人不被伤害(空气清新,不拔苗助长),剩下的是他的事。
当一棵小草被石头压制住了,它会竭尽所能从旁边扭曲的发芽成长,它因为缺少阳光而泛黄,它因为要破土而扭曲了腰身,它只为了要成长。一个孩子在学校不行,和朋友间交往不行,回家也不行,他的生命体被压制了,他的生长也同样受阻了,他就旁逸斜出歪着生长了!
能站在这个观测点看待孩子的所有特点,突然的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情感链接。
爱的高端就是那宽恕的深度
怎样获得爱,拥有爱,体验爱,付出爱。?
讨论:你需要怎么做?怎么做到心甘情愿无条件的爱?
爱是感受出来的,任何解释分析出来的都不是爱。爱就在那里,当你没有时,怎么解释都没有。当你有爱,什么也不做,爱就在那里。
人是有情物种,孩子的生命源头没有爱,就会缺少安全感。爸爸妈妈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你与父母的关系诠释了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所以你与父母的和解就是你接纳自己,与世界和解的源头。记得听樊登读书会时,樊登说当一个人向他资讯问题找不到和解时,他的套路就是追问:你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