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典故:梁上君子

典故:梁上君子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10:00 被阅读0次

    “梁上君子”一词,最早出自于南北朝时,刘宋的范晔《后汉书•陈寔传》。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汉末魏晋时的河南颍川,可谓真正的人杰地灵,高门迭出,荀氏、钟氏等等大族俱在此地。颍川陈寔,由于具有高德,所以名声极大,与同在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颍川四长”。

    生活在桓灵时代的陈寔,自小便非常爱学习,后被县里推荐到洛阳太学读书。学成后,他回家乡当了亭长。不久后,被提拔到山西闻喜做官,干了一段时间,又调回河南,出任太丘即河南永城的主官,大家敬称为陈太丘。

    有一年,闹饥荒,有盗贼潜入陈家,藏在了房梁之上。陈寔发现后,没叫人捉盗,而是喊来子孙,说:“一个人,怎么可以不奋发努力呢?做过错事的人,未必本性就是恶的,只是平时习惯不好,以致最后走上邪路,说的就是梁上那位。(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贼听后,惭愧地跳下来,跪倒在地。 陈寔叫人取绢两匹,送给那盗贼:“我看你的模样不像恶人,大概是被贫困逼迫,才这样的吧,只要以后改邪归正,你依然会是一个君子。去吧,不要再犯了。”

    盗贼没想到陈寔这样大度,心里十分感激,拜谢后带着绢走了。后来,他果然改恶从善。这个事很快就传遍了四周,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盗贼了。

    陈寔为官廉洁清明,深受百姓爱戴,被推为一代楷模。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朝野上下,士人多被株连,陈寔也未能幸免,回乡闲居。党锢解除后,陈太丘屡征不起。

    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八十四岁时,病逝于家中。前来参加祭奠的有多少人呢?超过三万!朝中高官披麻戴孝,以子孙礼致祭。(中平四年(187年)八月丙子日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致悼会葬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

    这个记录,前人所不具,后人也难以超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典故:梁上君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tu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