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明追思:罗哲文先生与楚长城

清明追思:罗哲文先生与楚长城

作者: 木子李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07:33 被阅读0次

         

    罗哲文先生

          罗哲文先生是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的学生,营造学社的最后一位见证人,中国长城界公认的泰斗巨擘。罗老学识渊博,成果丰硕,为人虚怀若谷,谦逊低调,待人宽厚、和蔼、诚恳。其道德文章,赫赫而昭;长城内外,末学仰颂。

          罗老一生对楚长城具有特殊的感情。1952年,罗老初次接触长城维修项目开始关注楚长城。2002年5月,罗老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考察楚长城遗址时,曾感叹:“对长城的研究来说,这一道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楚长城)都还未弄清楚,实在是一件莫大的遗憾之事。”十年后,2012年2月20日,罗老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唐红丽关于楚长城的专访时,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了他对几十年来最令他牵肠挂肚的楚长城上发现大批实物证据而终获认定的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两个多月后,5月14日,罗老功德圆满,了无牵挂,飘然仙逝。

          罗老仙逝八年了,其行依然激励着我们,其为人仍然是我们行世楷模,其真知灼见,熠熠生辉,俨然如灯塔,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今特将罗老与楚长城深厚情缘摘录于下,以祭逝者,以享学界同仁。

          1、罗老一生关注楚长城。

          “五十多年前,当我刚刚开始对长城进行考察研究的时候,就查了不少最早修筑长城的楚、齐长城的资料,对历史上楚方城(即长城)的争论进行过分析,并肯定了楚方城即楚长城的认识。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前来现场实地考察,可以说,五十年来都在心向往之。”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那时间可早喽,有60年了。1952年.我开始参与长城维修项目.与长城有了更多接触。为了使导游更准确、更科学地介绍长城,我写了一本小册子《万里长城 居庸关八达岭》,其中涉及有关楚长城的介绍。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关注和研究楚长城。”

          ———(唐红丽:《楚长城:开启人类长城工程的先河——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2012年2月20日)

          2、罗老曾热情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楚长城调查成果题写书名、为楚长城题字。

          罗老热情为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楚长城调查成果题写书名《楚长城调查概论》;

          罗老曾为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楚长城慨然题字:天下第一古长城。

          3、罗老认为楚长城为中国最早的长城。

          “在此之前河南省文物局和南召县的同志们就曾经做过省内楚长城遗址的大量考察研究工作,但由于依据不足,未能肯定下来。因为文献记载,楚长城的一部分在湖北省境内,湖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也做过考察,但也因证据不足未能肯定下来。对长城的研究来说,这一道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都还未弄清楚,实在是一件莫大的遗憾之事。”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在考察中,虽然山高路险,有的地方根本无路,又时值天雨,但我们仍然坚持登上了最高城顶,看见了山巅城寨。同行诸老和省市县的领导与专家们都非常兴奋,极盼我们登上的就是十万八千里的长城中最早的一道。”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访南召忆楚垣

          王室衰微战伐连,楚齐争霸布烽烟。

          屈完迎敌夸防险,万里长城第一篇。

          :公元前7世纪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五个霸主,其中尤以齐国作为五霸之首,“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战国策·秦策》),所谓“挟天子以令诸候”者。而雄踞中原和江汉地区的楚国也不示弱,自楚文王迁都“郢”(今湖北江陵郢都纪南城遗址尚存)后,于公元前688年灭掉申之后,展开了北窥中原、欲霸天下的气势。为了抵御强齐和其他诸侯的进袭,开始了长城的修筑。《春秋左氏传》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一些诸侯国军队联合攻楚,齐军已到达了陉这个地方,楚成王派将军屈完去迎敌,齐桓公将大军布开阵势,让屈完与之乘车观看,以此威胁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则心情沉着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得见楚国有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恐怕难以取胜,只好改变策略,与楚言好,把军队撤回了。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对于楚长城。历史上有两个争论:一个争论是齐长城与楚长城哪个是最早的长城.……。我认为。楚长城比齐长城早。齐长城是公元前600多年开始修的。但据《左传》载.楚成王十六年(前656)齐桓公率诸侯国军队伐楚时.就提到了“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我认为是齐国看到了楚长城确实有用,才开始修筑齐长城的……。”

          ———(唐红丽:《楚长城:开启人类长城工程的先河——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2012年2月20日)

          4、罗老对河南官方的楚长城资源调查成果高度认可和肯定。

          “确实如此。学界对楚长城是否存在一直颇有争议。……2008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委托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楚长城并进行考古发掘,大量的文物资料重见天日。这也为楚长城的存在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让很多人疑虑顿消。”

          ———(唐红丽:《楚长城:开启人类长城工程的先河——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2012年2月20日)

          5、罗老关于文献记载的楚“方城”是不是楚长城的判断和论述。

        “关于楚长城的争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方城’这两个字,是不是长城,到现在还有人持这一观点。我想这很好解决,因为在近两千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上已经把它称作长城了,并且有了很多具体的记载。我想只要把这一条线,哪怕是残缺的遗址能通连起来就可以说明了。我记得湖南的湘西长城,湖南的文物工作者很早就重视,做过许多调查,就因为文献记载上称作‘边墙’,一直没有被认作长城。我去考察时,根据北方明代一万四千多里长城的历史文献记载,都称作“边墙”,从鸭绿江到嘉峪关都叫‘边墙’,湘西明代边墙也应与八达岭、山海关等一样称作长城,这才把它定为了长城。古代对长城的称呼还有长垣、巨防、巨堑、紫塞、塞围、界壕等等。……我至今仍然相信楚长城的存在。”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对于楚方城是不是楚长城的争论.我认为楚方城就是楚长城,有史料记载。又有实物为证。”

          ———(唐红丽:《楚长城:开启人类长城工程的先河——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2012年2月20日)

          6、罗老以楚长城为例对“长城”的定义做了简单明了的论述。

        “一、长城是一道长墙,一般都在几百里、上千里、上万里,楚长城(方城)历史文献上记载近千里,是长城无疑,因此,应把这一千里的遗址,哪怕是断续的也要尽可能串连起来。二、长城是一条线,不封闭的,不是城市的城墙,不管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都要交圈封闭,而长城就是不交圈封闭,才与城市、城堡的城墙有所区别。三、长城不是单独的一道墙,而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有许多座不同等级的城堡、关城、卫城、烽火台等等,还有一套严密的军事组织机构。当然这种防御体系是多年形成的,在早期长城不一定会有如此的完整,但我想在近千里防线上,不会只是城墙,驻军城堡和关口一定会不少的,都是考察的重点。”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7、罗老主张包括楚长城在内的长城调查和认定要坚持二重证据法的原则。

          “我想这很好解决,因为在近两千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上已经把它(楚长城)称作长城了,并且有了很多具体的记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要找到遗址中的遗物的证明,在城墙或城堡、关口遗址中找到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如陶器、铜器、兵器、丝织器、简牍等等。”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笔者注:二重证据法至少萌芽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发展,1921年由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总结提出,并被学术界验证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术研究方法。其理论内容大致为学术研究中将考古依据和文献依据相结合。其中考古依据是第一位的,处于主要地位;文献依据是第二位的,处于辅助地位。两者发生矛盾,应以考古依据为主。

          8、罗老关于楚长城调查、研究应采取的思路问题的论述。

        “我认为第一要把遗址连成一线,哪怕是断续的,第二是要找到科学的证据,第三要把后期添加的部分说清楚,这样就可把“千古之谜”的楚长城肯定下来了。但谈何容易,千里城防,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不是几天、几个月能完成的。花他一两年、三五年的时间,把这一问题弄清了,将是长城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9、罗老以楚长城为例强调长城认定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由于历史上的争论和近来一些专家学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也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论述,在未找到科学依据之前,作为领导部门和学术团体,均不能加以裁决。我对楚长城虽然梦绕情牵五十年,但未曾做过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更不能做出论断。”

          ———(罗哲文:《访南召楚长城三首并序》,《中国文物报》,2002年8月30日)

          10、罗老关于楚长城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楚长城的开发利用要综合考虑周边的整体环境.自然环境是最好的旅游资源.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是楚长城可持续保护的必要前提。开发楚长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弘扬民族文化.科学地保存祖先留下来的历史珍品。”

          ———(唐红丽:《楚长城:开启人类长城工程的先河——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2012年2月20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追思:罗哲文先生与楚长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xv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