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2月18号开始在公众号日更,今天是20年12月17号,正好是两年时间。
当我开始日更时,对于接下来到底能够日更多久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甚至对于日更本身能够坚持多久也没给自己做太多要求。
只是因为想要去输出。
只是因为想要去表达。
只是因为这条路正确。
后来是因为能够让自己的想法收拢,聚焦。
后来是因为能够看到自己过往所思考所表达的痕迹。
后来是因为能够得到一些人的认可。
后来是因为可以和其他人有碰撞。
写作两面,说下成绩。
收入方面,主要在公众号和头条号的广告收入,不足千元,如果从收入方面来看,投入产品非常不好。
粉丝数量上,公众号不足千人,头条号不到两千人,简书号四千人出头,知乎号不足千人,百家号不足百人。
阅读数量上,公众号还没有看到具体数据,头条号不到一百万阅读量,知乎号20万阅读出头。
目前从每天的阅读数据看,公众号大抵百人阅读量,知乎号稳定在六七百阅读量,头条号阅读量不稳,忽高忽低,整体至少五百阅读量以上。
坦白讲,我一直将重心放在公众号里的写上面,对于这些数据并没有太放在心里。
但是也正因为这些数据,我现在会有意识的将重点放在知乎和头条号上,当然公众号继续持续。
尤其知乎号有个晋级,还有几天即将达到L7级,这种晋级模式也是一种动力。
这些数据,大抵就是这两年连续日更所带来的反馈。
未来,还要不要继续日更,可能就不会了,至少不会要求自己一定要日更了。
过去两年,我至少一半的内容都是在23:55/56/57/58/59发表的,这是一个极考验人的动作。
写字,是相对简单的,定主题是比较困难的,我往往是在23:00/30/45才确定主题方向,一旦方向定了,后续的码字就相对变的简单。
其实你看,你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比较自我的写作过程,依然不注重用户体验,只是将一个写作者的随思随想记录以及看法表达。
相比于我刚才总结的客观数据,我接下来说一下主观数据。
让我能够看到过往所写。
让我能够感受到各个平台的受众群体,以及平台特性。
让我能够和一些用户交流。
让我能够被动加到一些用户。
让我的思维思考看法因为写作而得到沉淀。
让我能够根据过往所写知道我究竟是围绕哪几个领域。
接下来日更大概会有中断,但写作将不会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