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心中所向往的崇高教育理想。最早由卢梭提出,杜威做了进一步阐述。周国平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多次讲述“教育即生长”的重要性。
教育即生长,可是教育应怎样生长,教育要向着哪个方向生长呢?“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学生,“生长”的对象往往是植物。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孩子要让孩子像植物一样疯狂的生长,长出他基因中本来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像一个景观植物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肆意的修剪。剪出了塑造者想要的姿态,却丢失了植物原有的美。这样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达尔文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自然界的生物都一样,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活的更好,不适者往往被淘汰。所以我们今天所教育的孩子,明天必须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育。
能考出高分不能满足孩子进入社会的全部需求。今天的教育当面相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即所谓的素质教育。孩子进入社会首先要能够生存,能够自立,能够发展自我,能够实现梦想,能够造福社会。
我们要注重什么呢?应注重良好品质的培养。与人为善,才能与社会和谐相处。注重礼节,才能被他人接纳。遵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才会有和谐的家庭。意志坚定,才不会被困难打到。才华出众,才会在别人面前大放异彩。梦想远大,路才会走的更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好品质是教育者首先要培养的内容。教育即生长,不是漫无目的的生长,首先要让孩子长出好的品质。
教育即生长,品质放光芒。教育即生长,幽幽路漫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