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迷小红书。系统自动匹配微信好友,表妹加了我互关。

表妹比我小7岁,我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时候,长大以后她个子还是小小的,工作多年还是看上去像个高中生,所以我总觉得她还是个小孩。
妹妹平时工作单纯,空闲时喜欢看书,是一个文艺青年。
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她发布了一篇笔记,她说,一直想做一个类似于树洞的专题,给大家吐槽求安慰。
这想法挺好的,但是看到妹妹在底下的评论,我突然吓了一跳,她说,“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忽然就觉得人生好无趣……我该如何走下去?”
刚开始,我的第一反应觉得,可能又是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但是这样消极的想法和我印象中她的脾气性格有很大的差别。老实说,我一直以为妹妹性格开朗活泼,有点自来熟,还蛮可爱的,怎么会突然萌生这样的想法?
后来一想,我和她一年也见不了几次,偶尔在家庭聚会才能碰到聊上那么几句,平时基本上也不会在网上聊天。所以我对她可以说知之甚少,顶多算是个“陌生的熟人”,不了解她的想法也很正常。
但后来一想,妹妹发了这样的评论,我要去安慰她一下吗?去问问她的近况?她会不会并不希望别人去打扰呢?
放下手机,我就不再去想这些。但是今天写这篇文章时,我突然又觉得有点在意。
还是觉得她那样的语气有点不太对劲。
到了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好像没有我上一代这么亲近,我们父亲这一辈都是亲兄弟姐妹,大家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好多年,关系非常亲近。
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成了表亲或者堂亲,所以无论我和妹妹,还是和其他兄弟姐妹,因为平时大家各过各的,各有各忙,除了家庭聚会之外,通常不会交流。我们只是偶尔在聚会上聊聊,也不会聊得很深入,大家彼此之间都说不上了解,顶多就知道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近况,再无其它,仔细想来,我们的交流都停留在很浅的层次。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也没有生活在一起,感情自然不如上一代亲。加上独生子女好像总有种特殊属性,不喜欢和人太熟络,喜欢扮酷扮冷漠,好像是我们天生的保护色。我们喜欢与人保持距离,保持边界感。
这是80后出生的孩子所特有的属性,这也是基于“独生子女”这特殊的一代所孕育出的个性。我们的童年大多是和自己玩耍,所以长大以后不习惯跟人推心置腹。
别说一年见不了几次,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也不一定喜欢和他们熟络,这也是我认为的“独生子女”特有属性。
哪怕我们天天住在同一屋檐下,每天都在交流沟通,我们也可能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和私下毫不相干的面孔。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看到妹妹的评论会大感吃惊了。
要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内心,是几乎不可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