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的角色,我们的担当,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些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而在疫情之前的我也是一样的,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
当某一天,突然觉得早起很重要,突然觉得思考很重要,突然觉得榜样很重要时,我内心是惶恐,焦虑的,不愿起床的心理非常强,不会思考,因为从来也没有那样做过,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那时我忽然觉得某些良好习惯是需要养成的,而我基本上很少锻炼养成习惯这个习惯,所以觉得越来越艰难。
转折点是在我参加30天赚钱训练营和萌芽课程学习以后。
一个微习惯的养成一般是21天,我的早起习惯养成也是从21天开始的,从开始的起不来,到制定5:00早起计划,到今天已经实施完成了97天的时间了,我的执行力已经逐渐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擅长,只有后天勤学苦练所得来的本领,创业者本来就是要在"没有”中创造“丰盛”,哪有等你会了,懂了,能搞定了,在开始行动创业的。
优秀的创业者,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探索,你现在正是创业者,所以,不要在给自己找理由了,该起来行动了!
昨天一天复盘和总结
经过了3个多月97天的学习和思考,在昨天和小伙伴的沟通下,我总是短期内把自己理明白,弄清楚了!
在接下来的365天计划中,我知道了自己应该要做什么,如果完成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技能如何修炼,个人的卡位,兑付型产品,都在一步步走向目标方向,
2020年,让自己走入一个变量赛道,从原来的被动等待,转变到现在的主动行动,在行动中寻找方向和调整方向,先完成在完美吧,何况我们永远也等不到完美那一刻。
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机遇很少,不主动掌握机遇的人,只能抱怨怀才不遇,其实缺乏的是执行力
如果让你选择一条变量的赛道,你会选择什么?如果拥有长期的思维,你为自己的长期思维有做过打算吗?一年期的三年的还是五年期。
忽然想起了萌姐《从受欢迎到被需要》里面的描述:你有价值才会被需要。这个价值不是你有多少能力,而是你的能力是不是别人需要的,如果不是,那你对他人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你等不到被认可的时候。其实这就意味着要区分清楚本我与他我之间的关系,在成为他我之前,你首先属于你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与认可才是你保持前进的持续原动力,“他我”是社会化的你,这个“他我”也是为本我服务的,如果没有保持住本我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那么“他我”就不会为自己服务,而是为他人。
清晰蓝图:寻找自我
这一次经历,我没有像之前那样,只停留在当下,当我不知何去何从时,我心想:执行力来源于内驱力,要做自己的原动力,才能走好自己的路。于是我继续思考我的人生蓝图:我为谁?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方法?同时想起萌姐的人生七问和人生十一问。一边思考一边回想起萌姐说过,她是一个老师,她是做教育的,所以张萌老师强调利他和分享,只有作为一个老师,才能真正地做到利他和分享,如果先抱有其他目的,是只看得到自己的目标而看不到别人的需求的,那样的利他是在欺骗别人。
萌姐做的是职业教育,但通过萌姐的直播课程,能感受到她首先教人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别人如何发展事业,同时用自己的课程给自己的学生实践的机会,最终达到双赢。而离开了老师这个身份,就只是一个销售者,这不是我想要的,我相信也不是萌姐想培养的学生,因为她一直强调要左手有课右手有货,课放在第一位,你首先得是一个老师,学会的最高境界是会教。
忽然明白了,要首先成为一个老师,才能真正做到“左手有课右手有货”,否则就只有货。你吸引过来的学员,不管是萌芽还是预备萌芽,或是21天,你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他们买课学习,最终目的是教会她们学习并学以致用。如果你自己没有成为老师,你的学员会迷茫困惑,不知何去何从,这样的话你就没有真正做到利他,这和萌姐所提倡的左手有课右手有货是相悖的。
昨天和小伙伴交流了一下关于实操的话题,以及我们的方向在哪里。我们最终观点是一致的:我们是老师,学员有收获有成长,才算是我们有收获有成长。这么多爱学习、肯上进的人愿意跟你一起学习,你只有好好做老师,最后才能实现左手有课右手有货的蓝图。
领悟了真谛后,我忽然发现有一类人是可以无私地赞扬与认可他人的,那就是老师。这种大爱精神刚好与萌姐的利他思维相吻合,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跟萌姐学习?因为她是一个老师!
所以,要先做好老师,才能真正做到左手有课右手有货。
接下来的新周期,我要做的事情就更清晰了:做老师,传播社交新零售相关知识;启发想通过社交新零售实现事业梦想的人,让他们学以致用,敢于去实践,敢比会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