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长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中举之后励志要兼济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生不逢时,时常遭贬,晚年不再对仕途抱有幻想,兼济天下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开始“独善其身”的生活。家中歌伎过百,醉生梦死的生活才是白居易的老年。
白居易的诗词很浅显,很大众化,15岁便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出名,当时的他拿着自己的诗词前去京城拜访顾况,当时顾况看一下白居易之后随口就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是当看到白居易的诗词之后态度发生了转变。
后来白居易多次参加考试,直到第三次的时候才考中,当时血气方刚,一心想着要在自己做官的期间好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等职。在任职期间,可谓是朝九晚五,励精图治。
一切好景不长,825年开始,仕途迎来了下坡路,因为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于是开始了贬谪之路。
贬谪的第一站便是江州司马,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早已成为重逢之后互诉衷肠的代言句。也就是在江州这几年,渐渐的消磨了达济天下的想法。
贬谪的第二站便是杭州,这一次确切的来说不是贬谪,而是自己看不惯朝堂的肮脏,主动申请外调的。杭州这个地方因为年年水灾严重,白居易到了之后开始大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在杭州期间,他带领当地百姓疏浚了六口古井,解决杭州人的饮水问题。
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到了晚唐时候,政坛竞争激烈,党争现象严重。白居易本有一腔热血,奈何生不逢时,仕途不顺,一生起起伏伏,大半都处于贬谪之中。由于在仕途中得不到一个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怀才不遇的惆怅逐渐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晚年的白居易可以说是过的很潇洒,唐朝有个很不成文的作风,就是官吏到职交接班,交割各种档案物资都不足为奇,奇葩的是还会交割官妓。在杭州期间,杭州的所有官妓供他享乐。
白居易在杭州任满期之后离开,留下《西湖留别》中还是写着“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歌伎就是翠黛。
到白居易五十岁的时候,朝廷委任其为“太子宾客”一职,这是个虚职,类似于如今文史馆馆长一类的荣誉职位,薪资高,任务少。也是在这个时候,关于白居易的各种花边新闻开始流传起来。
有钱、有闲、有才的白居易,干脆在自己家中蓄养了几百个如花似玉的家妓,亲自指点她们学习乐舞,以娱悦晚年。白居易的家妓非常有名,其中他最喜欢的是小蛮和樊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就是在说这二人。
白居易很挑剔,“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如花似玉的家妓,三年就嫌弃她们老了丑了,要赶出去换一批新鲜的进来。可见,自从胡子白了以后,白居易愈发开放起来,老当益壮,老而弥坚。
如果把那个时候的诗人所写的诗词与为官期间的所作的事迹作为树立人设的条件,白居易的“人设”一定是崩塌最厉害的那位。他锦衣玉食、“蜀妓如花坐绕身”的同时,却悲天悯人,写下“心忧炭贱愿天寒”;他抨击道德教化,一首诗逼死关盼盼,自己却放浪形骸,“美人劝我急行乐”。原来忧国忧民之时,也可以如此放荡。
总的来看,白居易少年显才华,中年露锋芒,晚年做京官,离休后在洛阳纵情享乐。在经历短暂的仕途失意之后,迅速被花天酒地的生活所征服,走完了中国官僚文人圆满、标准、俗套的一生。
以上只代表个人的观点,有些许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