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翻越了崇山峻岭,层林深深,终于可以开始领略那藏在深山之中,点缀在绿海之间,晃荡着眉黛色的客家土楼中的云水谣滋味了。
云水谣是一个深藏于大山之中的一个特色小镇。我去过许许多多著名的小镇,它们与水谣小镇相比,都仿佛有一种不足的遗憾。桂林的阳朔西街显得太稚嫩,缺乏了历史的文化底蕴。厦门的曾厝垵显得太妖娆,没有青山绿水的自然。香港的兰桂坊显得太西化,没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气韵。云水谣是一种自然的美,美在斑驳悠长的鹅卵石古道,云水谣是一种历史的美,美在古香古色的百年土楼,云水谣是一种浪漫的美,美在动人心弦的凄离的“云水谣”爱情故事。云水谣就像是一个来自远古山间的精灵,倘佯在青山绿水之间,又仿佛从七彩云端落入凡间的仙子,一尘不染,静静看着这人间的冷暖。
从上而下俯瞰云水谣,一条河流从山间而来,自西而东蜿蜒盘旋穿越了整个小镇。两岸是巍峨耸立的高山,四周都是青山绿水。最让人称奇的点缀在期间的客家土楼,灰墙黑瓦,状若圆环,星罗棋布于其间。不禁一看,整个小镇真像系在古人腰间上的一条玉带,可以活脱脱拿来就用似的。拿一个相机,带一只镜头,踏着山间清风,揽一壶清泉在手,自东而西进入云水谣。
顺着云水谣的小道慢慢向前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农家的田园风光。溪水顺着四通八达的水网,联通每一片农田,农田上长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农田连着农田之间是一片片瓜果地,地上挂满了瓜果,瓜果的香气顺着山间清风四处飘荡,仿佛张开手拥抱着来自远方的客人。溪水汇成的小河上,成群结队的鸭子正开心的的游来游去,嬉笑的唱着歌儿游向了远方。在不远处的农庄里,几个精神矍铄的老妪正在倚门招手,尽情叫卖着她们精致的土特产。远处的村子里,飘起了做饭的炊烟,炊烟袅袅,微风习习,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下子就感受到淳朴自然的气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我想大概说的就是这番景象吧。
走不多久,我们就来到云水谣中著名的土楼。土楼是镶嵌在云水谣小镇中璀璨的明珠,也是小镇上原始居民们的住所,据说这里土楼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传承着小镇悠久的客家文化。我们来到的是一座著名的土楼——云贵楼。云贵楼与我平时印象中土楼大不相同,我以为土楼总是围成一个圆形的巨大房子,云贵楼却是一个方形土楼。远远望去,土楼就像一座巨大的碉堡,横亘在山脚下,又像一个威武霸气的将军,威风凛凛指挥着千军万马。一个两进两出的院落式房子,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的布局,但又不是对称分布,它的大门并不是开在中间的中轴线上,而是在偏右的角上布置,这让平时习惯了对称美的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高高的土楼阁楼,足足有二十几米高,灰色的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深沉,泥土筑成的褐黄色墙面,前面的大门开的很小,这似乎与庞大的阁楼并不协调,为什么要这么布置呢?虽然与我们平时所见不大相同,却也有一种别致的美。
走近土楼,坚硬的鹅卵石台阶被磨的发亮,古朴的大门前蹲着两只门兽,格外显得庄严威武。跨过窄窄的大门 ,进入看到一片被房子四面合围平地,就像是四合院的内院。平地不大,四面都是房子,正面就是土楼的主楼,高高的土楼在狭小的院落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高大。我站在平地中央,仰望土楼,我发现土楼巨大的土楼只有一个小小的大门。二层以下没有窗,二层以上开着一排排的小窗和一列列的空洞。我还发现这些窗和洞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从下到上,窗和孔洞的的大小逐渐递增,数量也是不断增多,顶层的左右两边,还各自设置一道悬空的瞭望台,台子不大,但是可以看到很远,这些奇怪的设置,到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看来这个土楼还真是不像看到的那个简单。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走进了土楼。一进土楼,身上的炎热就被一阵清风一扫而光,怪不得说土楼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呢。清风扫过,举目而望,我被眼前景象惊呆了,原来土楼里面还有土楼,院子里面还有院子,真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整个土楼由四面合围的房子组成,密不透风,犹如铁桶。在土楼合围的中间,还有一个小内院,这个内院的土楼的中心的核心,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我从小院的门前抬头仰望,屋角线分割出整整齐齐的天际线,五层的屋檐层层叠叠,屋脊上上下下,滴水千千万万,瓦片整整齐齐,建筑高低错落,布置起伏有致,真是一派令人震撼的景象啊!细看处处都是雕梁画栋,处处都是勾心斗角,精美绝伦窗花雕琢的栩栩如生,抬梁式的斗拱做的熠熠生辉,连一个小小的雀替都调成了灵兽的模样,这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这时候听导游说,整座土楼竟然是修建在沼泽地上的,在内堂的天井里用力跳还可以感受道沼泽在摇晃哩。在院子的左右两个有两个水井,奇怪的是左边的水井清澈见底,泉水甘甜可口,但是另一个水井确是浑浊不堪,泉水有恶臭,不可饮用。原来是因为土楼地底下有两条不同的泉水,一条是来自山间的清泉,一条是原本这沼泽地里的黑水,就形成了这个奇观,此奇观也叫阴阳井。土楼修建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与强盗,所以土楼的设计处处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建的,我也明白了在屋外看到的奇怪的设置的答案了。可惜的是土楼不给人上去参观,不禁让人大失所望,当我又从那扇小小的大门走出时,我又心满意足了。土楼真是客家先祖们智慧的结晶啊,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
出了土楼,继续往村子的深处走去。拐过一道弯,路过一片竹林,山间的风突然变得清凉起来,跳跃起来,随着清风,飘来了孱孱流水的声音,水声似有似无,时快时慢,宛若高山流水,又似清风霁月。随着水声渐渐清晰,映出眼前景色真是美极了。是小镇的精灵,她尽情的挑动她迷人的风姿,是云水谣的女神,她的姿色无比高贵无比圣洁,是云水谣人心目中的母亲,千百年来无私孕育了这一方水土。
走在河上的小桥,仿佛置身于天地之中最精美的画卷。淡淡的秋意,凉凉的清风,袅袅的青烟,层层的秋林,潺潺的流水。水从高山上来,风也从高山上来,置身于天地之中的高山与神共舞,乘奔御风,极尽逍遥,俯瞰穹顶,发现自己竟也是画中一景。河是流动的五线谱,河上的桥是五线谱上流动的音符。每隔不远就会有一条小桥,小桥联通的河的两岸,既是风景,也方便了人们。水深的地方桥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在水浅的地方,桥是由一座一座石头墩连成的,水在石墩之间流过,泛起层层的洁白的水花,细细水声仿佛云水谣低眉的细语,她会在说些什么呢?
独自站在桥上,山间的清风轻快的掠过水面,泛起层层水纹。河水缓缓的流淌,带着山间的的落英。两岸山峰耸立,层层叠叠的山林尽是秋黄,给人一点凄迷的感动。此情此景多像诗人笔下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美景。
河的岸边,是由无数颗鹅卵石堆砌起来的石子路。这条石子路就是著名的云水谣古栈道了。古栈道很长,沿着河边一直堆砌了数里远。古栈道很宽,宽的一直伸展到百米外的人家。古栈道的石子很多,一颗挨着一颗,密密麻麻的像是满天的繁星。古栈道很平,走在上面就像平地一样。走在古栈道上,我不禁佩服这里人们的勤劳与智慧,这样的浩大而繁琐的工程需要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呢?不过他们为什么要花费这样大的心力来建造这条古栈道呢?原来在古代这条古栈道是闽南山区以西几个县城通向福建漳州繁华地段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都要从这里走过。因此这里形成了通衢的要道,建造古栈道是方便往来的商旅。走在这条穿越古今的古栈道上,我仿佛听到了声声的商旅之声,感受到了悠悠的历史痕迹。
顺着古栈道走去,路上每隔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株参天的古榕树,古榕立在河边上,枝繁叶茂的,生机勃勃为往来的人们提供一片清凉。远远看去,古榕树舒展着巨大的臂膀,拥抱着大半条的河流,树枝已经伸到了河的中心。河岸的建筑也是极有特色,白墙灰瓦,古香古色的像是江南的苏式园林,同时又带着很强的闽南风格。特别是庙宇建筑,弯弯的的屋脊上装饰着满目琳琅的瑞兽,华丽的色彩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屋梁上精美的装饰雕刻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华美绚丽的感觉。这里的屋子也是都保留古代建筑的风格,与这里的环境浑然一体,给人无限的美感。
转角西行,水流渐缓,远处传来了水筒车一上一下特有的水声,一番清凉的风迎面而来,映入眼前的是一页如画的美景。小河静静奔流,山间清雾弥漫笼罩着河岸人家,几头水牛在河边的草地上静静地的吃草,黑瓦白墙的人家镶嵌在幽幽绿树之中,露出尖尖的屋顶。水筒车在河边一上一下的转动,水声呀呀的唱着歌谣。河上小桥,站在两个依偎在的小男女,两小无猜,岁月静好。岸边的古榕树的茂密参天,刚好遮住了他们的的脸庞。这多像顾城的诗啊,“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电影《云水谣》取景地了。
电影《云水谣》讲述的是男主人公陈秋水和女主人公王碧云之间凄美的的爱情故事。这里便是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的起点,“云水”便是在里情定三生。小桥流水,古老水车,为爱情的见证。云遥遥,水涛涛,“云水”相交,以山水为媒,此后云水谣变成了爱情的梦境。我为他们之间纯粹质朴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为这里无尽的美景所感动。此景配此情,此情衬此景,这样的传奇怎能不令人动容呢?
走过悠长的古道,穿过流淌了千年的小溪,坐在碧绿参天的古榕树下,恍若回到了电影中的云水谣,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初恋的味道,这般纯净与世隔离,这般纯情与世无双,这里美若童话。
古镇原名为长教,“云水”爱情故事后,便改为云水谣。王碧云的“云”,陈秋水的“水”,山水遥遥,宛若永恒与天地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