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一段演讲视频登上了热搜榜的前列,很多朋友在看后纷纷直呼:没想到堂堂的故宫院长也能这么有趣?其实,如果细心留意,会发现单院长所展现的只是故宫新气象的冰山一角,因为这些年无论是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还是书籍图册,都与以往人们心中那个陈旧古老的紫禁城有了显著的不同。现在的故宫,文化依旧、底蕴依旧,但是更接地气,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这一切当然得益于单院长的锐意改革,但其背后,还有一人功不可没,那便是赵广超。
说起赵广超,普通读者也许对他有些陌生。但是如果对图书出版略有了解,会知道,他也许是近二十年里对中国文化普及最有贡献人物之一。因为在这二十年里,他几乎是耗尽心血(这并非夸张,记得在一次访谈中,赵广超提到,自己曾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而身体最差时,心脏跳动频率甚至达到每分钟200次之多),开创了一种“作书”的方式,将中国古代艺术经典与视觉文化融为一处,使纸质图书在影像时代展现出一种全新的魅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门路。
而对我来说,最早知道赵广超这个名字则是在差不多十年前。在一次无意的翻阅中,看到了他“作书”风格的代表作《一章木椅》,这本书并不厚,只有100余页,但是其中的信息量却相当惊人,解说、评论、典故、漫画、图解、表格、手绘……几乎你能想到的图文呈现形式,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粗读起来,你也许会感到有些杂乱,但当你慢慢沉浸进去,则会发现,每一页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名为“一章木椅”,书的主题自然是“椅子”,赵广超正是想通过椅子——这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为切入点,梳理出其从诞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既为“木椅”,功能就是“坐”,所以,他一开篇先为读者普及了一下中国古人的四种坐法(坐、踞、跪、跽)。只是他的介绍与以往辞书中的注解不同,而是先讲了一段孟子家的绯闻——因为“坐”的不规矩,引发的一场小风波:
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得谨慎。
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
曰:踞。(意思是,娘子竟然伸开腿坐)
箕踞而坐在孟子的时代被认为难看兼失礼。
孟妻坐出了祸。
在对“坐”的仪态进行一番八卦后,作者才正正经经地引入正题,开始为我们讲解起“坐具”的由来,而他的讲解也真正贯彻了“有图有真相”的要义,几乎每一则典故都要配一张漫画方便我们一目了然。
比如说,谈到坐具的起源——“床”的演变时,无论是王羲之的“东床坦腹”,还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以至阮籍的“起坐弹鸣琴”,他都会贴心地将“床”的模样悄悄地绘在书的留白处,让读者在阅读之余,顺便考察一下从晋至唐的“床”到底是什么样子。
待到写至“椅子”的前身“马扎”(交杌)时,赵广超更“变本加厉”起来,似乎生怕读者理解不了这一自东汉时代就创造出的伟大发明,他几乎是不厌其烦地将各个时代“马扎”的结构图进行了精细的绘制,并总结出历代“马扎”的技术特点。
例如,那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明代踏床小交杌:压力越大,结构越稳定,还有踏脚可以歇腿。

聊了这许多,也许会觉得这本书说到底就是一部“器物史”。的确,这本书的着眼点在于器物,然而,它所拓展出的内容却决不是“器物”二字可以涵盖。
例如,赵广超会将《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传世名画,通过电脑扫描后,再以手绘的方式将局部细节重新还原到书中(这一“再创作”的方式,正是他“作书”的精髓所在),为的是重现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

又如,他会将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王座上的浮雕、古希腊海格莎墓碑上的图案也借鉴进来,只为比较一下椅子如何让古今中外的工匠生发出这许多奇思妙想?
而最让我们惊讶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章木椅”的出现竟然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比如礼仪:
古人的饮食习惯因桌椅的出现而从各自坐在一块席上的“分案而食”(吃风犹见于日本),改为大家围拢在高足几(进而餐桌)一块共食的生活。于此便衍生出关怀地“布菜”,谦虚地“让肴”之类的饮食礼仪。
比如烹饪:
共食又意味着菜肴的烹调可以摆脱以往分件的局限,做整体的处理。……再加上改良燃料(煤),又有中外调味佐料,中国厨艺终于在宋代达到高峰。
比如书法,
(高足坐具出现前)以跪坐悬空运笔,劲度十足,距离适宜做大局观察,自有气势。
(出现后)坐在椅子上,案牍距离拉近,诱发体会笔触的细致韵味。
由此看来,一章木椅之于我们,已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休憩的工具,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而之于《一章木椅》,我们也了解到:
一本用心的书,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