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戏剧化的混入了中学校长群里到了一所中学听了两节他们所说的常态课。还没听完,在听的过程中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听课者不在状态或者说是不屑一听了。当然,我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教学能手,更不是教学名师,上的课也上不了台面。但是,如果让我给五六十名校长和四十多名学生一共一百多人上课,即便是所谓的常态课,我也不能也不敢把课上成单口,这是对听课的师生的一种不尊重,至少勉为其难也要上成单口相声吧。所谓上成单口相声也就是在单口的基础上(教师一个人满堂灌,几乎没有师生互动),要有相(身行表演),有声(声情并茂)。
“常态”不是常态课的免死金牌当下流行这样一个套路,好像随随便便、无所谓的上一节效果不怎么样,学生体验感差的课就说这是常态课,一旦冠名“常态”二字就拿到了“免死金牌”了,你就要包容我所上的课的一切问题,你就不要用什么标准来要求我了。
其实,把课叫常态课这样称呼就是对学生很不负责任的强权思维与立场。打个比方,你炒了一个盐味不够,味道难吃,颜色毫无食欲的菜端到顾客面前,顾客看了看、尝了尝后对饭店老板说:“这菜怎么炒的,怎么这么难吃”。好,你马上回顾客一句:“不好意思,请你多担待,今天炒给你的是一盘常态菜。”我估计想让顾客买单付钱是一种奢侈了,不揍你就算是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得入骨的好公民了。
“常态”不是常态课的免死金牌如果硬要把课发明一个常态课这个词出来,它是相对于公开课、示范课来说的,也就是公开课、示范课至少加入了要在短时间里演绎你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一种要求而已,只不过是在舞台、灯光、背景等舞美效果上不同于寻常而已,绝不是在教学设计上花拳绣腿或强行植入表演。换句话说,常态课与非常态课在教学设计的专业化要求上是一致的,这是最低的职业底线。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常常因各种学校的杂事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设计课堂教学,但是,在进入课堂,走上讲台之前的那一刻,我对于这堂课是有着深入思考的,我也会近乎“疯癫”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师生教学相长的活动中来。额,打住,有点自夸和广告嫌疑了。
常态不等于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放弃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底线,在学生的课堂上为所欲为,盲横乱来。这既是对自己的纵容,也是对听者(学生)的亵渎。
因此,请不要把“常态”当成是常态课的免死金牌或御赐尚方宝剑。
“常态”不是常态课的免死金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