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简书推荐页里的东西吧,简书推荐页里的东西,个人直觉那不是根据我的浏览习惯推荐给我的。
现在我就感觉有人窥探了我的心理活动,而基于对窥探别人心理活动这个人的惩罚,又基于我爱读书的习惯,所以就把窥探心理活动的这个仪器用到了我的身上。
现在还不清楚喜欢窥探人心理活动的那个人,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只是简书推荐页里的那些东西,让我很反感。
之前我也知道,只关注自己关注的就可以了,但是推荐页里的东西,如果是个智能机器人,我希望他是根据我的习惯来推荐我喜欢阅读的东西。
而不是我不喜欢什么就给我送什么。
对于一个平台来讲,我是用户啊。
其实我想问的是:“利用往我推荐页里推荐我不喜欢的东西让我阅读,从而来惩罚另一个人,你满意了吗?”
你想要惩罚的那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了吗?
你让另一个人来窥探我的心理活动,而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这是关于个人的对话。
再说一下我心情不好的原因。我的一篇文章艺术与色情的区别仅自己可见了!
这个我很不高兴。
之前有一篇文章是写白银连环杀人犯的,那篇文章之所以被封,现在看来是因为有好多细节没有弄清楚 ,也有可能是因为那是一件误判了的案件。
可是关于色情和艺术的区别,那篇文章一点儿差错都没有。
可能有很多小孩子不适合看这些东西。可是关于性的教育,关于艺术和性的区别。这些需要从小就被启蒙的东西,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
最近偶尔看片儿,就有看到很多戴着口罩,只看局部,很像我自己,或者很像我身边人的黄色录像。
如果不是相当熟悉,如果不是仔细辨别身体某个部分的细节,那么就很有可能把录像里的人认为是自己身边的这个人。
重点是:我们在性教育这一块这样的遮遮掩掩,这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遭遇这样的状况,那么有一群这样遮遮掩掩不变是非黑白的家长,他有可能因为别人的误会羞愤难当,自尽身亡!
这个一点儿都不夸张。
别说那些黄片里的人经过辨别细节证明都不是自己身边的那个人,就算是,那又怎么样呢?很多人我想问问你们,假如你们的子女有像他的人被拍成小黄片放到了网上而被别人误会了,那你们是感到丢人呢?还是替子女澄清这一切呢?
这样遮遮掩掩即使到时候证明了那是假的,那你们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曾经被自己误会的子女们呢?
我都不明白,这有什么好遮掩的。
古代为什么出家的多为皇帝和皇后呢?
那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从不匮乏。当一件事情被完全满足之后,才能欣赏才能体会,才能品味,才能不再一心想要偷偷摸摸,猥琐猥琐!
而追求身体的愉悦,追求性爱中极致的快感,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这件事就这样了,我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态度,反正平台愿意封就继续封!
下面说一下那个连环杀人犯。
最近在听金瓶梅,由于看这本书是在很小的时候看的,所以只记住了一个大概的情节,就是潘金莲妒忌别人生了一个孩子,别人因为生了那个孩子而占据了西门庆的注意力。
所以她就养了一只黑猫,她给那只黑猫训练一个条件反射性的动作。就是用一块红布里边裹上鱼先喂猫,每当见到红布就是有鱼吃,久而久之,那只猫看见红布就往上扑和撕咬。
等到潘金莲觉得这个猫的条件反射已被培养的差不多了,她就给那个孩子送去了件红衣服。于是结果看过金瓶梅的都知道,那个孩子就死在猫那里了。
那个连环杀人的案件,其实我也在想。
他为什么看到红衣服就要跟上去,想要杀了对方呢?
是不是因为别人早早的找到了这么一个人,把他培养的看到红衣服的人就想杀!这个是可以人为做到的。
最近我找了一个性伴侣,除了他穿的工作服之外,他买的新衣服都那么奇怪。
在认识我之后,他买的每一件新衣服都和我之前的男朋友或者是性伴侣穿的衣服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他在和我交往的短短一个月之内。被动的让我把家里给我介绍的对象以及我认识的稍有好感的同事。还有我的前夫以及我过往的性伴侣。都回忆了一遍。
由于我一直很忙,我之前跟很多人强调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是没有时间回忆这一切的。
可是当我想要重新认识一个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这一切又一件一件,一桩一桩,一个人一个人,一句话一句话的,所有的事情又都浮现在眼前。
这个回忆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就当家长里短了。可是一直回忆,这整件事情就会把我的阅历固定在那几年。如果一直回忆,那么我只会增长年龄,而不会增长心智。
也就是说如果这样一直循环下去。那么我只有渐渐老去的身体,以及还未完全成熟的心智,来应对这个黑白灰的世界。
重要的是当我之前强调过很多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没有时间回忆。
而仍旧有人想要被动的要我回忆的时候。我心里的愤怒是一丁点一点一点累积的。
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想要干点什么,当然了,目前为止还没有干!看样子安排这一切的那个人是得逞不了了!
之所以今天能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的捋一遍,并且把整件事情弄清楚。
那是因为从两年前或者三年前到现在,我正好经历了另一个人的循环。
像我这样一个稍微懂点心理学,并且稍微知道点多米诺骨牌,以及经常在工作中体验心流是个什么东西的人,都差不多死过两次,疯过两次。
我是敏感的,我是细腻的。
在这样的安排之下都差不多会死会疯。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在此刻这样此情此景当中是一个比较粗犷的人,那没准就在别人的设计中成了杀人犯了。
那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在别人的设计里成了杀人犯,确实死了很多人确实疯了很多人。
那么主谋应该是这个亲手操刀杀人的人呢,还是亲手设计这一切的人呢?
我是体验的谁的人生?
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会卷入一场这种体验呢?
真的有人疯了吗?真的有人傻了吗?
没有修改,先这么发吧。
文章里说的,连环杀人案是指当年的白银连环杀人案。
我也不遮遮掩掩啦,我想问一下很多家长们,假如你们有孩子,你们想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家长?
你们是想她宁肯待在鸡窝里也不回家呢?还是想让她回家把他当一摊臭狗屎一样对待呢?
又或者亲身体验这个世界的黑白灰,尽可能的让他学会应对这一切的本事呢?
改个词儿:“行李箱的轮子滚滚向前!
网友评论